文:林加道

每当牧师犯罪、跌倒的新闻一出,很多人会说:“太惊讶了。”但我想说,其实不必。牧师,不过就是一个蒙救赎的人,他和其他在教会里领受救恩的基督徒一样,不是特别圣洁,也不会头上加光圈。道理其实很简单:牧师,是从信徒中出来的人。一个怎样的群体,往往就可能产生怎样的牧师。
牧者出状况,怎办?
如果频频看见有牧者出状况,与其只是哗然、指责、羞耻,也许更该问的是:我们的信仰群体,出了什么状况?那个塑造生命的系统,出了哪些裂痕?是否我们过度强调“属灵表现”,却忽略了“真实生活”?是否我们太习惯“荣耀的讲台”,却不再看重“彼此诚实的群体”?一个不能安稳悔改、不能承认脆弱的群体,迟早会撑不住。
当然,提醒“群体结构的问题”,并不是为了推诿个人的责任。在神面前,每一个人终将为自己的生命负责。无论是牧者还是信徒,认罪、悔改、归正,始终是属灵生命的基本节奏。
正如——《使徒行传》5 章中的亚拿尼亚与撒非喇,神的审判临到个人的欺哄与虚假;但同时,《约翰一书》也告诉我们:“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约一1:9)
所以,我们需要两样并存的属灵分辨:一方面正视整个群体的属灵温度、敬虔文化与问责生态,另一方面也不淡化个人在神面前的真实回应与悔改之路。
牧师、老师、律师、工程师……都只是人间不同的职分。从信仰角度看,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蒙召者,分别在不同岗位中实现那天国的愿景。我们本质上一样:被拯救、在成圣路上、有责任也有软弱。我有时怀疑,是不是信仰群体自己制造了某些错觉——让人以为牧师比别人属灵、比别人清高、比别人更靠近神。
这是一种危险的属灵幻象。它不仅让牧师难以承认软弱,也让弟兄姐妹在牧者跌倒时彻底崩塌。这不是真信仰,是一种属灵偶像化的变形。
牧师不必自视过高,弟兄姐妹也不必以神化的角度来看待牧者。若我们在教会中敬重牧者,那是因为敬重那位托付他服事的上帝。若我们对待教会群体带着庄重感,那不是因为它表现得完美,而是因为教会是上主所主导的属灵之家。
祷告、支持、悔改、更新
牧者不是神圣的化身,但牧者与群体,共同承担着主耶稣留下的召命与托付。别再惊讶。别再造神。也别再只在“跌倒”时才想起祷告、支持、悔改与更新。不妨我们真实一点,也庄重一点。
要走向真实与庄重,并不只是态度的问题,也需要教会群体主动建造出可以承载软弱的结构。教会可以开始思考:如何营造“安全空间”,让人可以在小组中诚实分享,而不被标签;鼓励信徒建立属灵问责伙伴,同行、守望、提醒彼此的生命状态。

弟兄姐妹也可以学习为牧者祷告,而不是神化他们。正如保罗在《帖撒罗尼迦前书》5 章25 节所说:“弟兄们,请为我们祷告。”一个健康的教会,是有祷告支持、也有真实期待的地方。
此外,健全的教会纪律与恢复机制同样重要。当有人跌倒,教会应当按《马太福音》18 章15–17 节的教导,带着爱心劝戒,带着真理引导悔改,也为愿意回转的人预备恢复之路,而不是切断所有可能。
真实不是软弱的借口,庄重也不是冷酷的外衣。它们是一体两面,是一间教会愿意敬畏上主、也愿意守护彼此的证明。
不妨从今日开始:为你的牧者祷告一次,与一位弟兄姐妹分享你的软弱,或参与建造小组中的‘安全空间’。真实的信仰,始于你我放下伪装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