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又青
早前出席2025新马教牧领袖峰会(5月12-14日,新山希尔顿逸林酒店),国内外12位讲员,带领与会者探讨华文教会危机,包括:家庭信仰断层、LGBTQ冲击、AI课题、媒体狂潮与教会等。其中,如何服事年轻人、家庭信仰断层问题使人深思。
用对方式,与孩子沟通
黄良玮牧师(医生),新加坡湖畔家庭服务中心的性健康服务主任,来自非基督化家庭。少年时,为探寻生之意义,他竟跳入马路中央,再跳回来,并不为寻死。多年后,某天,他15岁的女儿上到高楼,坐在围墙,对爸爸说:“我不想死,但我不知道要不要信神。” 迷茫的少年在思考。

他从医学角度分析,人的大脑分为三大区域,其中“emotional state”(情绪反应)占了少年主要部分,而“executive state”(理想思考)通常要25岁才比较成熟。他建议,与少年人沟通要找对次序,先照顾情绪,后再讲理。
“没有挑战,就没有信仰”,黄牧师认为。如今的信仰问题是:大家过得太安逸,不敢让下一代接受挑战,更不愿他们受苦;教会成了只传缺乏生命力的信仰价值观,却无法触动他们的情感,更走不进少年的心。
至于上帝的“美好”,在孩子心中,或许很苍白。“当我做医生时,女儿来到医院感觉良好,大家很欢迎她,常邀请她参加活动;当我做了牧师,女儿来到教会,她感觉很讨厌——大家只看她做得好不好,却从未帮助她调整眼光,邀她一起看见上帝的美好。”
黄牧师问:“我们的下一代,能感受到神的美好吗?” “神在我们心里‘美’吗?” ——若孩子能从父母身上看见神的美,而非事工有多成功,他们自然会被这份“美”所吸引。
“为何牧者一生忠心事奉,却仍挽不回孩子的信仰?” 会上有人抛出这个问题,现场一片静默。
“身为牧者,有时我们做太多或做太少,”黄牧师说,“很多事情,其实牧者不是为神而做,而是其它因素。久了,教会变成孩子的‘仇敌’……有时,无法面对教会领袖的眼神,有天就可能无法面对孩子的眼神。”
黄牧师的孩子也曾经历无法确认信仰的阶段,孩子问 :“为什么你们基督徒把标准定得那么高?” 他答:“这是神为帮助我们而设,否则,当有天我们要回家,却找不着路……” 最终,父母也得接受,孩子有选择的权力,尽力就好。
家庭祭坛实践信仰

刘世尧牧师提供许多实践例证。刘牧师是信三代,但家庭信仰差点断层。母亲陈松娥虽在主日学服事,但醉心算命,直到丈夫过世,神苏醒她的心,重新思考人生。自此,她用心学习《圣经》,上各种课程,并在家中建立门训氛围,影响后代。
刘世尧牧师解释,家庭祭坛可以三种形式进行:特殊时刻(如:生日、毕业)、随时随地,以及安排固定时间;而过程只需3S:Sing(赞美)、Share(读经)、Support(祷告),并不复杂。
几年前,刘牧师一位亲人陷入打工骗局,被卖到缅甸。家人为此极力祷告,直到两年前,神恩待,使他平安回家。“The best of all, God is with us”——无论如何,最重要的是,神与我们同在。
平均年龄23岁的神之心教会
新加坡神之心教会25年来,栽培无数优秀青年领袖,包括梁思慧导师。此次峰会,她与吴绣婧牧师及随行团队分享“累代教会”的可操作性。“累代”——累积一代又一代的信徒,打造更年轻、更强壮的教会。
神之心教会的理念为 “青少年不是明日的领袖,更是今日的领袖”——青少年也能事奉并带领事工,并不需要“等到他们长大”。例如:一名10岁的孩子原希望打鼓事奉神,但鼓架太大,他还够不着。因此,教会鼓励他弹贝斯,15年眨眼而过,他如今已是教会经验丰富的贝斯手。
神之心教会有数千人,平均年龄23岁,70%是第一代信徒,而部分信二代是父母,意即:孩子带领父母信主,构建了有别于一般教会的景象。
“很多信二代孩子看着父母建立教会,并在崇拜结束后等父母回家。但其实,年轻人也能参与事奉,建立教会。我们不需要大荧幕、先进设备、舞蹈音乐等来惊艳他们,也不需要刻意说他们的语言,我们只需邀请他们融入教会,参与服事。”
神之心教会努力打造“三世代教会”——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共同事奉。三世代各有优缺点,每一代缺乏的资源,另两代都能补足。
教会年轻人多,有的年长领袖会不安,担心“被取代”。但神之心教会认为,“累代表示增援,而非取代。” 神之心教会每代仅相隔三到五年,目前,已迈入第七代,而第一代至今仍在发挥恩赐才干,共同建造强壮教会。

最终,他们认为,年轻人渴望归属感,唯有如此,才愿意留下,并经历真正的改变与成长。Lawrence受邀来到神之心教会时,正处于人生风暴——父母关系破裂,自己常感孤独无依。他的基督徒朋友用《耶利米书》29章11节安慰他:“耶和华说:我知道我向你们所怀的意念,是赐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灾祸的意念,要叫你们末后有指望。” 后来,教会举办“造梦者”活动,帮助一些像他这样有需要的孩子。教会的少豪牧师对他说:“从你的世代起,一切将不再一样。” 牧者不仅鼓励,也予以实际帮助,当他面对经济压力,教会爱心补贴;甚至带他一同旅行,使他感受到家的温暖。他决定受洗时,父亲从过去的反对到答应,态度转变。如今,他有一个梦想:成为教会全职同工,带领下一代认识神。
LGBTQIA……性别与性取向多元群体
年轻人事工不可回避的问题之一,即多元性别课题。
“ ‘如果你不照顾我的朋友,我不会带朋友进教会’——这是年轻一代对教会的看法。” 黄良玮牧师说。女儿在学校没什么朋友,只有LGBTQ跟她做朋友——这时,我们怎么回应?教会对此的教导要严谨,但不需要以有色眼光看待他们,每个人都受罪吞噬,我们需要聆听每个不同的情况。
新加坡“True Love. Is”联合创办人之一,杜国强牧师说,新加坡每三个青少年,2人认为可堕胎;更甚的是,有的是父母要求孩子堕胎。而婚外性行为普遍化、色情文化商业化、避孕正常化、堕胎合法化……对敌人撒旦而言——“庄稼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