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老年人日】老龄社会下,教会的呼召 ——从信仰反思出发(01.10.2025)
文:李金花
去年,马来西亚统计局预测,2024年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上升至11.6%,预计到2040年将增至17.3%;2050年则达23.4%,正式迈入“老年社会”。人口老化不仅是国家的经济与医疗挑战,更是教会牧养与信仰生活的现实。面对这样的转变,教会如何回应,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信仰的使命。
图源:网络
《圣经》从未轻视老年。《箴言》说:“白发是荣耀的冠冕,在公义的道上必能得着。”《诗篇》也有祷告:“到我年老发白的时候,求你不要离弃我,等我将你的能力指示下代,将你的大能指示后世的人。”在信仰的眼光中,年老不是衰败,而是累积智慧与属灵生命的时期。
然而,华人教会往往聚焦在青少年与职场群体,年长者多被当作需要被照顾的对象,忽略了他们身上丰富的信仰经验与生命智慧。教会若没有善用这些属灵财富,不仅可惜,更失去跨代同行的祝福。
教会的回应可以从几个方向开始:
首先,重拾年老的信仰意义。年长的弟兄姐妹需要知道,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上帝恩典的记号。他们的人生阅历与信仰故事,正是教会宝贵的财富。教会应当肯定他们依然是被主呼召的群体,仍然肩负着见证与承传的使命。
其次,鼓励年长信徒参与教会服事。他们可以在小组、主日学、祷告会中担任辅导与导师,陪伴并引导中青代的信仰成长。教会要积极开创这样的平台,使他们不至于被边缘化。
再者,发展探访与关怀事工。年长者在身体、情绪及灵性上都需要群体的扶持。教会可以训练探访队伍,关心他们的生活,也陪伴他们预备面对人生终站时,心中充满平安与盼望。
此外,营造代际共融的教会文化也很重要。跨代的交流与敬拜,不只打破年龄隔阂,也能促进信仰的传承与更新。长者与青年同心敬拜、一起服事,将使教会更全面地体现基督的身体——我们因着共同的信仰而联合。
老龄社会不是教会的负担,而是神赐给教会的新机会。若教会能重新发现年老的信仰价值,积极牧养、陪伴并释放长者的属灵潜力,教会将焕发不同世代同行的美好见证。愿我们的教会,成为每一位长者的属灵之家,让他们的生命继续发光,见证上帝的信实与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