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宝娟
《耶利米哀歌》1:1先前满有人民的城,现在何竟独坐!先前在列国中为大的,现在竟如寡妇;先前在诸省中为王后的,现在成为进贡的。
走进《耶利米哀歌》,看见哀歌的作者在第一章第一节的描绘,感觉像一个爱看电影之人买了一张入门票,走进迷你电影院的时候,发现放映的片子和往日有些不同。因为当天放映着的全套片子,共有左右两个画面,讲述着两个截然不同的风情故事。
荧幕左边的那个画面上,是一座人潮攒动的城市。在繁忙叫卖的市集中,一队宏伟外来的马车阵,载送着许多的土产珠宝美食,从城门走了进来。络绎不绝的街道上,人们自动地腾出一条让马车队走过的路线。
一眼看去,大家都知道远方来了朝贡客,他们正要向城中那座金碧耀目、熠熠生辉的皇宫内住着的那位君王朝拜。这是每年都有的盛大季节,也是城内百姓的骄傲。所以他们总是很合作地让出一条路,双眼也盯梢尾随着马车队一段的路程。
荧幕右边的那个画面上,却出现了一座荒芜的城,墙角剥落零乱,还有几根小草栖宿其上。在石砾的乱堆上,只见一个穿着素衣的女人,状如守寡,神情落寞忧伤地坐在那里,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沉寂的马路上,迎面来了一队马车,马车上坐着的是外来的军人,车上载着当地的土产美物。马车队后,却有好几个穿当地便服的人,如战败的俘虏般,双手上了铐镣,尾随着马车后垂头丧气地走着。马车向着破落的城门外奔去。
寡妇冷冷地看着马车经过。这样的事屡见不鲜,一天可以发生好几次。如果城内还有什么风景可供勾勒,应该就是被载送出去的产物,以及被流放的奴隶。夕阳斜照下的城,依然是死寂荒凉的,一如寡妇脸上没有什么动静的神色。
这两幅画面,似乎就是哀歌的作者尝试要放映给我们看的对照。穿梭在荧幕两幅流动的画面间的观众,脑袋完全转不过来。他知道是同一座城、同一条马路、同一个城门口,不过城中的景色却是南辕北辙,好像初春对照着严秋,一个兴盛、一个萧条;一个辉煌、一个落魄。那人的口自然就流露出一声的哀叹。那声哀叹,正是哀歌的起步!几乎没有什么字眼能够烘托出哀歌的作者那声无奈、扼腕、断肠的叹息!
哀歌从一个如寡妇般静坐的城开始,向我们讲述耶路撒冷城的败落。当万军之耶和华的眼目别开了以后,当那丈夫不再眷顾他所爱的妻子的时候,曾经繁盛的城市,却犹如寡妇般独守一处,迎送每个死寂的清晨与入暮。
这虽是历史上的一首哀歌,何曾不是今日任何“在灵里失去丈夫、无奈守寡之人”的一面借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