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访:梁德如
采访、整理:又青
【故事一】他来自瓜拉江沙利民新村,一出世,双眼就坏了,小学黑板上的字看不见,课本要贴到鼻子才勉强看见。那时,父母半夜两点就起身,炸香蕉、尖不辣、番薯,三点多就去卖糕给割胶工人。生活清苦,激励他力争上游;加上父母从未嫌弃自己,让他更努力读书。
参加剑桥和马来西亚学校文凭考试时,因为视力不佳,作答得慢,每个科目都做不完,难过得很。成绩放榜,同届84名考生里有7人考获A等,他竟是其中一个。
他梦想当政府学校老师,但因着视障,申请不获批准,只好到到吉隆坡盲人协会接受速记课程训练,之后在卫生部当文员长达26年。2001年,他左眼动手术失败,只剩下一点光。2007年尾,轮到右眼越来越模糊。一天在路旁要过马路,见到前面有影子,请他帮忙自己过马路,结果一点反应也没有。他伸手一碰,原来是棵树。
2008年,动手术前,他祷告:“主啊!你让我看见的日子都有60年了,若你怜悯,手术成功让我重见光明,我很感激;但一切由你决定,我也接受任何结果。”他有许多盲人朋友,连手指都看不见——他是懂得感恩的人。手术后护士替他打开眼罩,一切清清楚楚。那种喜悦,可想而知。
【故事二】他是一名视障人士,孩子出生时,护士从产房出来,他劈头第一句就是:“孩子的眼睛ok吗?” 孩子眼睛没事,却因为难产脑缺氧,得了小儿脑瘫症,右手脚无法控制自如。儿子从小需要父母特别照顾,走路、喝水、换衣服都是;偏偏孩子又爱往外跑,不让出门就丢东西发脾气。有次,趁父母不注意,自己搭了的士从吉隆坡美和家去到梳帮再也,陌生人见了就带他吃快餐,晚上去夜店喝啤酒,半夜三点醉醺醺地坐了的士回来。又一次溜出去,跌倒栽在沟渠,只好打电话给父亲求助……如此折腾,为儿操心,他疲惫不堪。
【故事三】他的小儿子很聪明,小学六年级全级三百多个学生,考获第一名。但升上中学后,却患上精神强迫症,整个人变了样。他的父亲说,孩子不但害怕陌生人,也控制不住情绪,先吃鱼先吃肉?犹豫不决;孩子一天到晚都怕脏,不断洗手。晚上,父亲替他洗澡,要一两个小时,洗完这边又觉得那边脏,凌晨一两点才能去睡。翌日五点多,做父亲的就要起身上班;那时,压力与生活作息导致他血压飙升,身心俱疲。
【故事四】他唯一的女儿出嫁了,育有四个孩子。但他的大孙女,出生10个月就患癌——20万新生婴儿里才会一个,孙女竟碰上了。他安慰女儿:“我们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但别放弃,神是听祷告的。” 动手术时,恰好有个澳洲的权威医生退休回国,监督指导这场手术,十分成功。孙女化疗九个月,电疗三个月,在医院里待了16个月总算康复,如今已是一名亭亭玉立的少女了。
——梁德如,是这四个故事里,同一个主角,同一名父亲。
这些“无法令人接受”的挑战,接二连三出现在他的生命里,就像《圣经》里多灾多难,失去家园、妻子儿女、所有财产的约伯。但他却笑着说:“比起他,我经历的不过是根小指头这么多。”

人生最低落,只盼同归于尽
在盲人协会,梁德如积极学习盲文速记和秘书职业相关知识,让他在工作上受益不浅,从普通级别跃升至高级速记员,深受上司赞许。1996年,他获得由最高元首颁发的“年度卓越公务员奖状”(他是15名获奖者其中之一)。但因为孩子们面对的健康问题,迫使他50岁提早离开政府工作,改行当传统按摩师。长子残障严重,无法工作,梁德如自然把希望寄托次子身上。然而次子突如其来的精神疾病,给了他和家庭一大重击。他四处求问,想办法医好儿子;期间儿子不知喝下了多少符水,就是不见好转。梁德如靠着仅剩的视力照顾两个儿子,还要兼顾工作,里里外外的压力,他几乎崩溃。
“我人生最低落时,躺在床上睡不着,只能流泪,心中只盼整座楼轰地塌下,一家人同归于尽!”
从事按摩工作时,他认识了一户基督徒家庭,他们不但对他很好,还善待家佣。他们的笑容和善行,吸引了梁德如。
“后来,我参加了在他们家里举办的“圣经启示课程”,如此几次,我对生命的疑惑渐渐得到解答。最后一堂,查经班领袖问我是否愿意接受耶稣基督为救主,我犹豫不决。但想到自己走投无路,就接受吧!”
信主后,梁德如开始学看《圣经》,他信神的话就是“脚前的灯,路上的光”;他又学祷告,慢慢地与神建立亲密的关系,也真正相信了这三位一体的真神,就是独一的主。
快乐,不是没有痛苦?
他日夜祷告,求神怜悯,医治小儿子的精神病。他也鼓励儿子读《圣经》、祷告,但儿子却不愿意。梁德如没有放弃,他相信上帝一定会按照自己的时间,回应人的祈求。八个月后,儿子受邀去教堂,当天是一名曾患精神病的姐妹分享信主见证,这激励了儿子。他开始学看《圣经》,学祷告,把一切交托给主。
“现在,儿子已经40岁了,在基督教机构找到一份稳定工作,前两年还自修考获LCCI会计文凭。”梁德如欣慰地说。
儿子至今还未完全康复,不时因肠胃问题、恶劣环境或状况,触发精神状况,需要长期服药。孩子是伤心的,忧虑自己的病到底会不会好;他也知道,父亲为这家,付出得太多。他愧疚,自己没有珍惜父母的照顾,也觉得自己不孝顺……梁德如却总是微笑安慰:“我们做父母的不是要你报答,只要有心就可以,做错了,纠正过来,就好了,神会原谅我们的!”
“快乐,并不是没有痛苦;而是接受痛苦。”——梁德如说。
“有个诗人请画家朋友作画,主题是‘Happiness’,结果画出来,是一张破烂的床,七八个人挤在一起,屋顶漏水……破烂不堪的一间家。但是,那七八个人,却是一张张的笑脸!在恶劣的环境、痛苦里,依然能够找到真正的快乐!”梁德如说。
为何是我?上帝的答案
在风浪里彳亍前行,他没有被吓跑,远离上帝,反而“看见”了藏在苦难里的宝藏。
梁德如说,信主后,上帝改变了他的人生观——《约翰福音》记载门徒遇见一个盲人,就问耶稣,是这人的罪还是其他原因导致他失明。耶稣说不是,乃是为了彰显神的作为!
“我双眼从小到大都是这样,全家只有我一个,全班也只有我一个!我一直问,为何是我?为何那么不公?到有了孩子,三个里两个患病,大儿子至今无法工作。我真的很想自杀,我够苦了……”
“但原来,上帝借着我证明了,残缺的人,还是能像普通人一般长大,努力完成学业,组织家庭。虽然婚后我的生命又添了两个问题,但这却锻炼了我,即使残缺,我还是把三个孩子都抚养长大了!”
天父领路,寻获真正的“爱”
梁德如渐渐乐观起来,照着上帝的旨意过生活,努力结圣灵的果子。如今,他不仅能以此经历鼓励身边的人,过去十多年来,也随着盲人博爱忠心短宣队,走遍全马十多州,也到过邻国(泰国、文莱),鼓励人,为神作见证。
他有个高中同学,全级84名同学里考获第一名,大学出来后,事业一帆风顺,出任大公司高职,却在五十多岁患上脑瘤,进院一个月就逝世。临死前,他说:“我不知道人生到底为了什么?我辛苦打拼得到了什么?我什么都带不去……”梁德如为这同学难过,忖思:“比起他,我幸福得多,至少我知道生命的目的。”
疫情期间许多人生活陷困,一年多来梁德如也无法工作。今年73岁的他,这两三年除了从事按摩行业,也跟盲人朋友到街头卖艺。他喜欢唱歌,早在1989年连同几位歌友成立雪隆旧曲知音联谊会,并在2008年创立吉隆坡永乐盲人合唱团,且出任团长。梁德如说,自己喜欢的诗歌太多了,像是《主是我们的避难所》,是自己最好的写照。
每次双亲节,孩子都会回家与父母享用便饭,大儿子虽不擅长表达,也会主动献上简单的祝福语。这家,遭遇不少苦难,但在上帝手里,都化成了祝福。而梁德如,一如以往,喜乐、知足;靠天父所赐的力量,这名父亲,勇敢挑起了一家的担子,领路在前,让孩子们体会到了真正的“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