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福音版 » 网络扩版·新泉眼 » 剑及履及的祷告与关怀(17.11.2022)

剑及履及的祷告与关怀(17.11.2022)

——悼念王丽群长老

文:黄子

究竟什么时候,开始与王长老有“交通”,说不清了。大概是苏立忠牧师在救恩堂牧养的年间吧,那时我们在中文报上的福音版正如火如茶开彊辟土,以文宏道,有机会把基督信仰传递给两百多万读者,哪怕是只有一巴仙三巴仙五巴仙的阅读率,数量也是很可观,那可是当时对华社最大的福音出口。好多教会也因此,积极支持文桥的事工,救恩堂的代祷和经济上的支援,直到如今。
苏牧师也在救恩堂差传年会,邀请我前去作事工报告,过后王长老邀我们到大东楼上用膳,才有“正面接触”。
倒是在这之前,已与林长老有多次“交通”。80年代,在新邦令金工作,主日到亚依淡长老会崇拜,也参加新加坡教会每周前来带领的青年人聚会。后来,他们把新邦令金的事工,交托给亚依淡长老会。是时,施德清教师即有使命感,又具属灵洞察力,深觉新邦令金事工极富潜能,应倾力开拓。后来小小的新邦令金,堂会两间,青年当中出了四五位传道人。由于当时所租聚会地点不太合适,长远之计,是购置堂所。其时,我在当地工作,负责监督那个花园的房屋发展计划。因为交屋逾期,花园中最大的一间独立房子买家要求退款因而空置,待售。告诉老板是教会用途,因此老板愿意减价三成出售,于是施教师与我去找林长老商洽。
后来,施教师(继后为苏牧师)在救恩堂牧养,又开设门训中心,让我去滥芋充数;更后来,有机会在救恩堂的讲台服侍,在林长老、王长老家住宿。每次离开前,王长老总会为我的家庭、为文桥的同工事工祷告祝福。
到救恩堂証道,或讲座,并非每年,有时隔年,因此长老嘱咐,若有路过,也到他们家“交通”——因为长期在中文报刊杂志专栏评论政治经济社会课题,他们想更深入解,以及讨论教会因应之道。
但路过而能转到峇株的机会委实不多,王长老大约每两三个月,总会致电,询问我们的经济状况,我的标准答案是靠主恩典;至于事工状况,也许长老关怀的对象、事务太多,无论我如何告诉她,除了文字部份如何发展,其他部门如辅导、校园等等事工发展状况,她的印象中,如同许多教牧同工、弟兄姐妹,总是认为文桥只在作“文字”工作而已。在这纸媒急遽萎缩的年代,每当同工向会众介绍我们作“文字工作”时,难免有一股悲壮的情怀。
文桥的事工早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文桥季刊》《青春路》报刊福音版文桥丛书等等纸本的版图正在缩小,各种信息除了传统的纸本载体,也已同时移植到在线,MCO两年多,增设的视频、直播、课程、讲座、营会、培训等等,播出约近千次。
文桥投入事奉已经44年,不只是在文字上持续扩展,也在辅导、校园等多元化扩展。我们一直看到主恩手的引领,向各个领扩张帐棚。
一天忽然想起,好一阵子,没接到王长老的电话,去电却没人接听,过后也就忘了。MCO开放后,到新山讲道,转去长老府上,后来为安全故,还是不宜。等到疫情已趋稳定再赶去,大吃一惊,好多位祷告关怀小组的弟兄聚在她家,国外的女儿也回来了,她竟已卧病在床,消瘦憔悴,不能言语!
主的恩典保守,我们随后两次去看她,病情已渐有起色,她已能坐在平常坐的餐桌位子,话虽不多,但能明白她所讲的。
长老身体虽然衰弱,看了难过,但她祷告、关怀、领人归主,一生结果累累的丰盛,即叫我们羡慕,也叫我们惭愧,更是我们应该效法的典范。今早接到康长老短讯,王长老刚刚息劳主怀,虽有不舍、难过,失去一位代祷、关怀的长辈,却为她走完一生美好的道路,感恩。
分享: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