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工报道 | 福音版 | 网络扩版·新泉眼 灾中有情,人间有爱——ACRA义工所见所闻(09.03.2023) 2023年03月09日 由 Admin 受访:李有平牧师、蔡至宠 采访、整理:吴兆慧 大雨连日袭击,柔佛州多区陷入汪洋,亚洲灾难联盟(ACRA)获悉后启动前线救援团队,主席张志建号召,获得来自四面八方的义工响应,自告奋勇前往灾区提供救援。 李有平(永平圣士提反堂牧师、义工) 李有平居住永平多年,虽然自己的家园幸免于难,但眼看低洼处的居民遭殃,不免痛心。当时,ACRA团队与教会接洽,该堂江得顺牧师心有负担,愿意搭配。李永平得知后,毫不犹豫加入前线救援。 该团队救援的地区包括永平、铁山、三合港等。当地居民表示,自2006年的大水灾后,柔佛再也没有发生如此严重的水灾,对忽然爆发的水灾毫无心理准备,有的村子甚至无一住家幸免。 首次参与前线救援的李有平坐上船时,内心浮现许多顾虑——担心翻船,未救人,反倒被人救,增添救援队的麻烦。所幸他快速适应,听见灾黎发出呼叫声时,即刻进入状态,能救多少就救多少,一一将他们拉上船。 “救援时,我们发现一个‘奇景’,一名年轻人在水中骑脚踏车,原来他从吉隆坡赶回来,欲进到灾区找父母,但这骑法,约2小时才能够抵达家园。我们建议用船载他回家,他却婉拒,说将资源留给更需要的人——这种精神着实让人敬佩。” 患难见真情,各路救援团队赶到灾区,包括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宗教团体、私人界的。有的走在前线,将灾民从灾区带出来;有的则成为后援,借出船、卡车,或安排灾民的衣食住行。救援行动不分种族、宗教,无论来自何方,目标一致——救出并安顿所有灾黎。 李有平发现,“救援”两字并不简单,背后还涉及许多策划与沟通,包括向有关部门申请通行证、处理文件、与其他团队沟通路线、安排轮班等等。有时即使轮班休息,也需要“脑力激荡”,商讨下一场救援行动。 基督徒可以在天灾后为灾黎做些什么?李有平认为,可以为灾黎的安全和需要祷告。此外,可以在金钱和人力上提供援助,购买必需品、饮食予灾民,或到现场协助灾民清理家园等等。 他也认为,灾难救援培训很重要,掌握好基本救援技能与知识,灾难发生时可采取正确措施,不会惊慌失措。 “不可忽略的还有灾民的心理状态,他们经历了如此严重的水灾,不免留下心理阴影,尤其小孩,心灵脆弱,是未经历过的人难以体会的。我们能做的是陪伴并关心他们,以基督的爱关怀社区。” 蔡至宠 (义工) 3月1日下午,来自柔佛乌鲁地南的蔡至宠,乘搭巴士前往集合地点——昔加末。途中,她接获队友通知,因多处淹水,他们改在永平集合,而她只好先到昔加末驻脚,翌日再出发到永平。 抵达昔加末,已接近半夜,寻找住宿成了大问题。还好,经朋友介绍,一名素不相识的善心人士收留她一夜。翌日来到巴士站,却发现巴士已停止运作。正感无措,一名巴士司机欲前往永平,愿意让她搭顺风车,让她倍感温馨。 “这是我首次参与水灾救援行动,灾民应灾的精神让我深感佩服。大部分灾民并未怨天尤人,就是80、90岁的长者也未抱怨,反而脸带笑容连连道谢,仿佛灾难中坚强绽放生命的花。” 然而,并不是所有灾民愿意离开灾区。一名青年的母亲面临精神压力,无法在住家以外安心睡觉,因此希望能继续待在家。青年说,若是水位持续高涨,再带母亲离开。 蔡至宠说,保命虽然重要,但对于经济原本就匮乏的灾民,财,能保则保。救援船只空间有限,一名灾黎为了带上摩托车,坚持留在原地等消拯队到来。天色渐暗,张志建劝他先离开,翌日再回来取摩托。 “他最终听劝,但摩托车翌日是否还在,就不得而知了。”——水灾期间,有心人趁人之危,偷窃财物,所以有些居民宁冒生命危险,也要留守到底。 救灾行动不分年龄,最年轻的年仅19岁,而最年长的已68岁。还有一名上有老、下有小,肺部虚弱的妇女,也走在最前线,协助救出灾黎,让她既佩服又感动。 “站在前线救援,我们早已忘了自己的不适、疲惫与饥饿,顶多吃些饼干或面包,或在休息时赶紧吃饱,然后继续行动,只希望能将灾民带到安全的地方,越快越好!” 船只来来回回,灾民从汪洋中被载到浅水区,再由大卡车“运”到水灾疏散中心,他们暂时安全了。眼看一群又一群灾民上下卡车,李有平与蔡至宠感慨万分,一夕之间,居住多年的家园便没了。前线救援工作告一段落,但对灾民而言,修复家园的路还很漫长…… ACRA队员与志愿消防队及其他团队义工合影。援助团队将灾黎载到浅水处,等待上卡车离开灾区。后排左起为张志建、蔡至宠及李有平。一名年轻人从吉隆坡赶回灾区,骑着脚踏车回家陪伴亲人。即使身处灾难,有的灾民仍乐观面对。哪边是河?哪边是路?灾后已分不清楚。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