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锦燕(bridgelky@yahoo.com.tw)
他们是历史伤痕累累,又被时代磋磨,为自保而敏感多疑、自伤伤人的一群。
他们需要安慰、医治、牧养、带领……最要紧的是救恩与福音!

直至80年代之前,我们在马来西亚经常只看到马来人、华人、印度人,偶尔看到一两个“红毛人”;在某些地区,则还有一般人都无法区分其族群的原住民(我们新村里的长辈误把他们一侓统称为“沙盖”:Sakai )。
然而,时事万变,由80年代始,我国就源源不断输入迄今以百万计的各国外劳与难民,马来西亚的国土上多了许多人种:孟加拉、巴基斯坦、尼泊尔、印尼、泰国、越南、缅甸、柬埔寨、寮国……然后我们看到有本地教会及信徒,不计成本与收获地开始了服事外劳、难民的事工。
先父是上世纪20年代从广东来马的。当年家乡生活不易,他听叔伯们说:“南洋是个好地方,种子落在土里,不用人浇水就能自己长起来……”于是就跟着来了。他那时还是小少年,本以为赚些钱就回去,谁知因时局不稳而踌躇到中年,才下定决心落地生根,娶妻生子。数十年来,直至离世都未曾踏足故土,所有的乡思都化作不间断的书信与汇款,还有偶尔哼起的家乡曲调……
来到21 世纪, 从中国来马的人又渐多起来,且来自各省各地而不只是南部省份。我们的父、祖辈来马,有家底的只占少数,大多是因为家乡生活太苦,为了生活才“卖猪仔”过来,普遍教育程度低。这一波来马的,各方面条件都与上个世纪的移民和外劳截然不同;来,不是单为生活,而是为了更“滋润”的生活。现在的中国同胞,已经不再是如上个世纪那样,要求我们寄钱回去盖房子、买自行车和彩电;他们是经过急速发展,经过“社会丛林斗争”的一代,他们有高学历与竞争力,他们的“内卷经验值”,是打自幼儿园就开始累积……
然而,却有人以另一种眼光——从天父的角度——看他们是历史伤痕累累,又被时代磋磨,为自保而敏感多疑、自伤伤人的一群;是需要安慰、医治、牧养、带领……跟我们一样,是需要救恩,需要福音的罪人!
当他们在基督里重生,就会成为我们的宣教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