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子
图源:fiona-murray@unsplash
年少时,人生最大的憧憬之一,是有自己的书房,坐拥书城,如南面称王。后来读了董桥写的许多读书买书藏书的故事,更加羡慕那些诗书传家的藏书家,但也只能羡慕而已,至多就是穷不卖书留教子。
爱书人的窘境
念书时,零用钱买书,打零工赚的也买书;工作了几十年,除了购屋,个人最大的开销还是买书。爱书人应有计划投资书橱,从地板到天花板,量身定制,最大化利用空间优势。可我只花钱买书,却是过度环保,人弃我取,收取以至拾取各式各样书橱、木箱。因此,不过几千本,就常常书灾横溢,床头、饭厅饭桌、客厅沙发、厕所……遍地开花。
买了大半辈子的书,忽然发现,大半都是垃圾,好多对不起树木,真是太迟钝了——古人早已觉悟说是祸枣灾梨了,但我们还是更大量地印刷毁灭森林,浪费纸张的文字。
除了这些不值一翻的垃圾,还有满坑满谷氧化发黄,别说自己翻开,不识字的清风一翻,只要一靠近,几分钟后,鼻窦炎立刻猛拉警钟!
另一些虽有益,但这辈子也排不出时间开卷了。
有些作者的作品,是见一本,买一本。年轻时特别喜欢余光中、张晓风、张爱玲、黄永武、杨牧谷;近年董桥。Peter Drucker、John Stott等差不多也收齐。
有些曾经爱过,视之如敝帚,现在是非弃不可;另一些眼目虽爱之,奈何鼻子受不了,也必须舍弃。前些时候,送出去几十箱,看来还需要淘汰十头八箱,只留下最爱,才有望使乱七八糟局面暂时河清海晏。但是,即使是留下最爱的,到那一天,上帝一召,我也得离它们而去。
仰望永恒天家
生命中,所爱的虽然不是很多,但也不少。至亲的父母,妻子儿女,交情深厚的朋友,如杜甫所说的“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也是终须一一别离。
李白感叹“高堂明镜悲白发”,黑去白来,更进一步,杜甫悲叹“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连白发也一根根离你顶上而去,留下日见发光的秃顶;在球场上窜下跳的体能,越野跑步的脚力,忘了是哪年哪月哪日完全离开,如今路程远些还要拄杖而行,像百年前的gentleman;臂上的小老鼠,早已逃得无影无踪,所以,只能站着羡慕别人挺身伏地一分钟做多少下——力和气,离你而去。
你所爱的,亲朋戚友,身外之物,没有一样留得住,样样都会离你而去。
连上帝给你,父母生你的身体发肤,不过如朝夕之间,美好的都渐渐离去了,留下的,尽是渐渐衰残败落。
这世界和世上的一切,有一天都要成为过去。
当然,天父一召,我自己也要离去了。
幸好,这一去是去到永恒的天家,更美的家园。
醍醐灌顶的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