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池金代牧师
采访、整理:又青
“……后来我才明白:原来每个人都需要‘自己信耶稣’!” 池金代牧师说道。
池金代来自基督化家庭,自小参加教会团契,热心服事,却很少听过“福音”;直到约十八九岁,读圣经函授课程才醒悟——原来我是罪人,需要耶稣救主! “难怪钟马田牧师认为,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之一,就是教会——很多教会里的人以为能上天堂,实则从未重生得救。” 池牧师说。
1976年初,在乡下房间借函授课程重生得救.jpg)
池金代牧师,诗巫人,生长于小康之家,上有八个兄姐。他曾任砂拉越卫理公会年议会会长(2017-2020年)、卫理神学院院长(2006-2016年),现任美国恩友堂主任牧师。
“信主前,我连《创世记》前五章都没读完;信主后却极其渴慕神的话语,尤其读到《约翰福音》开篇‘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 这句话,就像原子弹在我心中爆炸,震撼了我!” 此后,他天天向神汲取灵粮,至今不断。
做传道,家人责他“神经病”
重生后的他,立志一生还福音的债。为向日本朋友介绍耶稣,他抄下日文《约翰福音》3章16节送给朋友;赴美留学,举凡教会办布道训练,他都积极参加。他的生命固然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但也遇上了始料未及的挑战。
池金代赴美学医,家人寄予厚望,希望他将来成为收入高、名望好的专业人士——医生。然而,神的意念却非如此——他领受了更神圣的呼召,一个更尊贵的职分——传道人。他告诉家人这重大决定,不久,家里回复一封“劝告信”:
“代弟……你是否神经病?如果是,赶快回来医治。你为什么要进神学院?那么多科目都不感兴趣吗?希望主不接受你的愿望!
“做牧师,薪金又低,要受人责骂、怀恨;代弟,你绝对不可进神学院念书。”
这封信由姐姐代笔,转达父亲的意思。为了说服他,父亲特意调查过——牧师最高薪是会长,当时会长每月领粮八百,他不希望儿子将来清苦度日。家人都是基督徒,但他们爱他,实在不愿他将来“受苦”。
“我挣扎了一年,最后不得不决定——全时间事奉。” 他心里只有一种想法,如这首诗歌所唱:“我宁愿有耶稣,胜于金钱;我宁愿有耶稣,胜于美名。”(参诗歌《我宁愿有耶稣》)
终于修完大学本科,预备进入神学院前一周,家人来信了(这一年间,他几次写信回家,却从未收到回信),大意为:“过去一年,我们感受到这个社会是黑暗的,这个社会很需要神的仆人传讲光明的信息,使黑暗的社会看到光。弟弟,我们祝福你,能够去神学院受装备,成为神的仆人。”
事情峰回路转。那天,池金代开着一部老爷车,装载家人满满祝福,喜乐地前往达拉斯神学院报到。
学牧养,就从念神学开始
念神学第一年,池金代兼职在达拉斯神学院打扫卫生,赚生活费。某天他想,如果每周用20小时打扫,倒不如去教会牧会?但哪里有教会愿聘神学生牧会?于是,他放下手中吸尘机,跪下祈求:“主啊,你给我一间教会,让我可以去牧养吧!”不久,神奇妙工作,苏颖智牧师(前香港恩福堂主任牧师)在阿灵顿(Arlington)开始了教会,就差池金代前去丹顿 (Denton) 的大学城植堂牧会服事。于是,一边念神学,一边累积牧会经验。2025年,这所丹顿华人教会就迈入43周年。
1986年杪,池金代考获神学硕士,离开了居住十年的美国德州,回马来西亚砂拉越加入年议会。1987年,30岁,开始牧会,先后牧养诗巫新福源堂、卫斯理堂、古晋三一堂(同时牧养马当布道处、信心堂、新尧湾布道处),并兼任古晋教区长,前后十三年。

“无论到哪里,我都秉持一个信念:专注祷告和讲道。”池牧师每周禁食,为弟兄姐妹的需要提名代祷,比如在三一堂事奉,有的弟兄姐妹会把家人名字和需要告诉他,并把照片交给他。而池牧师也祈求天父——他讲道时,神的话能打动会众的心,使他们开窍。他形容,讲道是神使用的管道,而祷告,是背后极重要的动力!
池牧师任古晋教区长时,兼任宣教部主席。每次会议,大家都争论应该派宣教士到外地,还是留在本地?衡量两边需要,池牧师果断建议,将宣教部一分为二:本地布道与海外宣教,双管齐下。本地布道——以长屋事工为主,各堂会领养不同长屋,积极传福音;海外宣教——设下差派100名宣教士的目标,如今已派出了六七十人。池牧师在任期间,积极策划宣教培灵会,邀请各地讲员分享。以后每年七月,砂拉越年议会都推行“宣教月”,鼓励大家参与海外宣教。
曾有人向池牧师反映:“年会不够人,传道人又少,为什么还要派传道人出去宣教?” 池牧师说:“1997年,年会派出第一位宣教士到柬埔寨。后来我们发现,工人不但不缺,反而献身宣教的传道人越来越多——从当时整个年会六七十位传道,到现在两百多位传道;卫理神学院也因此开设了宣教科。”
池牧师后来受委担任诗巫卫理神学院院长期间,学生更是不断增加,尤其来自海外的神学生。某次特别聚会,一众神学生在台上呈献节目,池牧师身边一名会友领袖问道:“院长啊,这么多学生,将来怎么支持他们做传道人呢?” 池牧师一愣——还是头一回听见领袖担忧“太多传道人”。“我们不怕工人多,因为要收的庄稼更多。”池牧师回应。
1992年,池金代按立为长牧-1024x683.jpg)
牧会近二十年,池牧师也曾经历挫折。带领少年人查经,他们学得快、领悟力强,很有成就感;然而,带领长者,他们虽对主忠心,敬爱牧者,但学习进度缓慢,无论他如何费尽心思,学生如同原地踏步,从零学起。想到这些,有时甚至让他感觉呼吸困难,质疑自己:“为什么还要继续教?”
而牧会另一挑战:面对成百上千的会友,“记不住名字”也成了他的梦魇——我是牧师,必须记住所有人的名字;如果记不住,就不配做传道人。“后来神不断医治我,用《诗篇》23篇安慰我。有时,我半夜忽然想起某人,却忘了他的名字,就赶紧起身翻日记找名字,才能放心睡觉。”
这些年,他学会了:一位牧师,并不是“耶和华是我的牧者”里提到的“大牧者”,他不过是一个小牧者,他不需要像神那样,记得所有人的名字。如此,他便从神得了安慰——无论做什么,耶和华是他最大的依靠。
2000年,他卸下牧职,受邀担任诗巫卫理神学院讲师;2001年,获美国达拉斯神学院教牧学博士,主修讲道学,并受邀担任客座教授至今;2006年,上任卫理神学院院长。在卫理神学院期间,他教授各种课程,如:新约导论、希腊文、福音书、大小先知书、启示录等等;而他最喜爱的科目之一是讲道学。学生眼中,池牧师是绝对的严师,对证道内容、表达方式、语气声调要求很高,多年后有学生回忆说,面对池牧师的批评,感觉“受伤”;有的则说,呈现完第一篇讲道,面对池牧师的评语,就想打包回家了。经池牧师严格训练,现在他们都成了为主征战的精兵了。退休后的池牧师,对讲道学有了更深领悟,也总认为自己的教导还有亏欠,于是从美国回砂短暂居住时,不忘要求神学院安排,让他在教牧硕士班进一步教导“讲道学”。
2016年,一家人在新西兰游山玩水合照。池牧师与师母育有二女一男,如今都在不同岗位忠心事主-1024x768.jpg)
2017年,池牧师卸下院长一职,受大家推举为砂拉越年议会会长。恭贺声此起彼落,池牧师却记起了父亲多年前信上所写的,做牧师受的各种“苦”,以及牧会经历过的各种挑战,他说:“所谓‘步步高升’,其实是步步迈向坟墓、迈向十字架啊!是为主耶稣、与主耶稣同死同埋葬同复活啊!”
从苏慈安前会长手中接过棒子那天,跪在神面前,会督与会长为他祷告,他心里浮现“以斯帖的禁食祷告”——死就死吧!但更重要的是,他深知需要弟兄姐妹与他同行。他站起来面向一片人海和掌声,呼吁:“有谁愿意与我一同禁食祷告三天?” 大家一个个走出来,约有百多人回应。后来,每年都有人主动提出要禁食祷告,任期最后一年,同心祷告的达四百多人。
棘手事,恩典与真理并用
池牧师甫上任,便遇诗巫福音书局逾百万失信事件——女员工坠网络骗局,挪用上百万公款作私人用途。未报警前,池牧师与同工曾与这名姐妹及家人谈话,以恩典处理;该姐妹也认罪悔改,只是上百万令吉无力偿还。“采取了许多恩典行动以后,我们不得不采取真理的行动,报警处理,并向众教会交代这件事。” 这名姐妹的父母一开始以为教会欺负她,到后来理解教会的做法,再后来也接受了福音、相信耶稣基督为救主。
处理这棘手的事,靠的是神的恩典,事后池牧师收到电邮,鼓励并称赞他有勇气、公正、不徇私。当时的压力,可想而知。后来,几乎每年任期都发生棘手的事,一直到池牧师后来在美国牧会,也有遇上;例如侵犯事件,不得不报警。倘若隐瞒,就是教会也犯罪了。“只要按照圣经真理行,犯罪的劝导悔改,辅导帮助,陪伴他们走过来。”池牧师说。
池牧师任会长期间,也进行改革,如缩短会议时间,提高办事效率;又使用各种媒介,如录制《会长的话》短片,宣扬真道;任期最后一年遇新冠肺炎疫情,制定系列措施、明确方针,带领教会。
担任会长期间,录制《会长的话》(截图自-ICB-SCAC-优管).jpg)
做牧者的,或许会同意池牧师所说,“ ‘very stressful’——许多事也许不难,但总有拥护及反对者,难免压力。” 除了上帝,池牧师的家人是他最大的支持,一起祷告,彼此分享。他勉励牧者们,压力中更要一步一步走,别太超前。“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 他总结自己的经验:“不要单枪匹马走天下,牧者要有accountability(交代问责),期待有人监督我们、给予反馈,帮助我们一起走下去。”池牧师与师母,彼此同心,能够彼此分享最私密的事,互相代祷、同心同行。此外,池牧师强调:为了持久的事奉,更要持守每天的灵修,每周的禁食祷告,每周的安息日,并且时常运动,好让身心灵都健壮兴旺。
池金代牧师热爱篮球,篮球场成为认识新朋友的场所——无论何处,分享主爱-683x102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