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近期文章 » 季刊内文 » 【编后话】师母能扛多少事奉?

【编后话】师母能扛多少事奉?

文:锦燕(bridgelky@yahoo.com.tw)
不单是PK,师母们也是备受压力的群体……

去年,《文桥季刊》做了一期有关牧师孩子(PK)的专辑。有读者回应说,不单是PK,师母们也是备受压力的群体,也需要关注。
诚然,师母也是牧师家庭的一员,也难免被寄予审视与厚望。但师母终究是成年人,且是本人决志信主归入神的家,而不是“非自愿”生在牧师家庭的PK。
回应本期问卷的师母当中,婚后丈夫才蒙召,“被成为”师母的占少数;多数都是婚前已知丈夫的献身意向,或自己本就有献身心志的。据我所见,在神学院同学之间成双成对的不在少数。这些自愿委身的师母,都已经预备心与丈夫同心同行,面对一切挑战。尤其早期在乡镇教会事奉的牧师夫妇,会友不多,普遍教育程度不高;有些神学院毕业的师母要兼任司琴、主日学、查经、讲台、探访、诗班指挥、招待、陪谈、布置等等事工(一般不受薪,有些则有象征式津贴),她们甘心乐意地委身事奉,值得敬重,神也喜悦。
而在婚前得知男友要念神学,自忖不能胜任师母角色而选择分手的姐妹,无可厚非;即使没有预备好,只因为“爱”而毅然嫁了;但因能力、装备、恩赐有限,且有自己热心的事业(或从经济考量)而不能委身太多“事工”,只如普通信徒般参与有限的事奉,也是可以体谅的。而今情况与上世纪不同,即使乡镇教会也不缺各种人才,城市大教会更是人才济济,还曾听闻有会友埋怨牧师家庭“霸占”台上事奉,把他人边缘化的……
基督徒的委身程度并不能以参与事工的多寡来衡量,有些师母没有孩子,可以更多投入事工;但若孩子多,更应鼓励师母把事奉重心放在家庭。如果教会人手充足,有神学装备的夫妇分开牧会(毕竟牧者紧缺啊),也不是完全不能接受的,因为每间教会、每个牧师家庭都不一样。
后记:有人问我:“随时代转变,女牧师人数渐增,但似乎会友一般不会对‘师丈’有特别的期望与要求,如:买一送一、更多参与事工……”
大家怎么说?

分享: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