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黄秀丽
整理:语帆

“你需要关心吗?”
“有人需要关心,你听见了吗?”
疫情肆虐,人人自危,躲在狭小的四壁内,似乎许多事无法执行,社交活动也受到限制;然而“关爱”却不受限制——我们可以透过不同的方式和平台,保持密切互动、关怀与彼此守望。
我除了在医院事工资讯平台协助,也在教会协助带领小组参与关怀服事。关怀的对象包括:小组组员、牧者长执、乐龄人士、亲戚朋友、弟兄姐妹们,还有一些被转介的陌生人或病人家属等。

看起来“还好”?
疫情打乱大多数人的生活作息,甚至切割人与人之间关系,换来的只是冷漠、惊慌;但关怀方式却变得多样化,其中有:简讯问候、电话关心、视频探访等。
为了关爱无法上网的长者,我就买了一些食物亲自送上门。虽然这期间不适合登门探访,但能在短短几分钟内见到对方。最重要的是,让对方知道有人在关心他。
一个“小小”的动作,看似微不足道,却能发挥很大的作用。除了一些有需要的群体,其实那一些看来“还好”“过得还可以”的人也需要被关心。正如我们在乎家人一般,无论他们处于什么情况、无论他们在哪里、无论是疫情期间还是平常日子,都会想尽办法与他们保持联系,确保他们安好。

不要单顾自己的事
关怀,不是等到他人面对问题,或生病时才需要的,而是随时随地。我们往往在主动关怀问候时,才惊觉他人真正的景况和需要。但《圣经》说,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腓2:4)
许多时候,我关心身边的人时,才察觉他们有许多的困难:朋友陷入了忧郁、意外受伤进院动手术、夫妇面临离婚危机、失业需要找工作、确诊新冠肺炎、家里缺粮、面对事工和灵命困境等等。
一个人的能力有限,我也曾因无法全面协助而自责、失落;但慢慢地,我明白尽力而为,也学习转介给教会或机构协助。同时,我鼓励更多人一起参与并分担关怀的服事。因为真正的关怀是心灵体会,即便只是一句问候,抑或一通电话。

关怀,不必等人吩咐
每个人都需要被牧养和关怀,但同时我们也可以参与其中。关怀,并非别人吩咐才执行的“事工”,而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是从你和我心里深处发出来的。
倘若没有了掌声,你还能继续关心吗?如果被人冷漠对待,你还会继续吗?
《圣经》提到很多有关彼此关怀的教导,如:
▘彼此相顾,激发爱心,勉励行善(来10:24);
▘彼此承担(加6:2);
▘互相安慰(帖前 4:18);
▘彼此建立(帖前5:11;罗 14:19)等。
在这个多变的时局里,祈求神让我们有洞察力,看见家人朋友的需要之余,也以基督的爱去关心他们。倘若这份关怀得不到回应,或过程中面对问题,也不要放弃。让我们在别人的需要上,也看到我们的责任。
面对来自他人的关怀,因处境不同,每个人的回应方式也有别。我们既在社区中生活,就需要彼此关顾,互相扶持。如果不能关怀很多人,就从关怀一个人开始。我一直深信,一个小小关爱的举动,能温暖人心,也能影响生命,因为我们在乎彼此,也因为“爱”是从神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