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美婷
想来,如果为了得到某些经验或教导,
而必须经过看似没有尽头的苦难,
谁能站立得住?
《约伯记》是一本怎样的书卷呢? 很多时候, 信徒都拿这书卷来安慰苦难中的朋友,最后就四字真言“苦尽甘来”为结束。然而,深入研读此书卷后,发现苦难原来、从来不是《约伯记》的重点,神的掌权和智慧才是此书的高峰和压轴,因此说“智慧神学来自此书卷”是实至名归。
《约伯记》的主题范围广泛,文学思想深入、感人,但历史背景不详,也没有一致公认的写作日期。但这对研读此书并无阻碍,因其内容超越时代,是适切于任何时代的经典。
《约伯记》记述的那些排山倒海的苦难,让约伯没有缓气余地;他无语问苍天,唯有透过诅咒自己的出生来舒缓内心的痛苦。想来,如果为了得到某些经验或教导,而必须经过看似没有尽头的苦难,谁能站立得住?但上主应许:“……必不叫你们受试探过于所能受的,在受试探的时候,总会给我们开一条出路,叫我们能忍受得住。”(林前10:13)此圣言教导,才是我们经历苦难需要紧记的安慰。
《约伯记》蕴藏的,是对己、对人、对“超过万有无限之神”的深奥智慧。当信徒研读这智慧书,可把其中教导应用在真实的现实生活;当自己或朋友面对苦难时,带来警惕和提醒。
面临祸难:
1. 遇祸难时,学习约伯的豁达智慧,能够立时说出:“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伯1:21)
2. 宁被千夫所指,百口莫辩地受屈,也不开口得罪神。
3. 面对祸难,忍耐到底地仰望主,若主愿意,必让我们在世上的日子知晓答案;若无,唯耐心等到那日见主面。
4. 在苦难中,我们是可以向主申辩,甚至大声抗议,可以向主说出自己的哀伤和无奈,可以把一切心里所想的都说出来,当我们明白自己的处境后,主当会依祂的智慧来医治我们。
5. 面临苦难,听不到主声音时,我们需要学习忍耐和节制,因为祂爱的,祂必管教(来12:6)。
6. 遇到不解之事,我们祈求、寻找和叩门。神在祂的时候必定回应我们,如同祂回应约伯。“凡我们祈求的,就会得着;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太7:1-8)但前提是我们必须与神有亲密关系,以至当祂启示时,我们能够明白祂的心意。
7. 苦难不一定是罪的刑罚,更多时候是为了彰显神的荣耀。
8. 勿用人有限的智慧来揣测神的作为。
9. 记住经历苦难的痛,这样才更能记住主恩典的可贵。
10. 就算经过了苦难的考验,也不骄傲,常存谦卑,不因自己的阅历批评别人,更不要因别人面对苦难时的软弱而轻视他。
朋友有难:
11. 当友人遭受祸难时,宁默默陪伴,也勿自作聪明,自圆其说。
12. 多言多语必坏事,切记“一句话说得合宜,就如金苹果在银网子里”的珍贵。(箴25:11)
13. 切勿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态度来对待祸难当前的友人。
14. 当友人劝勉时,切勿糊里糊涂地接纳一切,需要安静地思辨上主的教导,耐心聆听上主的圣言教诲,并能力证其非。
真神掌权
15. 耶和华是真神,要全然相信祂的信实、公义,尽管遇到不能解释的苦难,依然常存信望爱。
16. “隐秘的事,是属耶和华我们上帝的;惟有明显的事,是永远属我们的。”(申29:29)。如果主在某时候选择不说话或启示回应,唯有继续等待祂的旨意。
17. 常仰望主的恩典和圣言,常提醒自己的渺小,以至心灵和意志愿意降服在神的主权下,事事以主为首,不僭越神的全能和公义。
18. 神的义不局限于审断,重点在掌管和全能。
约伯在苦难中回转,向神降服——不是拥有时才顺服神,而是失去后,也同样坚守对神的敬畏。那句“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不是非要肉眼看见神才相信祂,而是必须以心灵的眼睛看见祂,相信这伟大的创造主,并向祂屈膝。
面对三位挚友的指责,约伯不断审查内心并呐喊——把自己所有的想法都倾倒而出,从而看见真实的自己,坦然面对并认识内在的自己。大部分人都不愿意把“最深的自己”表露出来,但约伯在辩论和回应三友时,的确把内心最深处——自己过去的荣耀和自称为义,对神、对人和盘托出。这也是人性的挑战,在真实的生活里,纵然面对逆境,我们可曾如此面对自己,把自己都“看懂”和“说”出口吗?对人、对神敢如此坦荡吗?是走投无路,还是狗急跳墙把约伯带到这样的余地?我想,是恩典让他走了一遭苦难。
再读《约伯记》,如同得到智慧的钥匙,生命再得启发。读懂《约伯记》,如同看见神启示的智慧大门打开,再次恍然大悟,知道苦难个中原委,生命似乎来另一个光景——苦难,原来如此;在上主的光辉之下,苦难,也就是如此而已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