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近期文章 » 季刊内文 » 【行我所知】 信仰有偏差,数学会变差?

【行我所知】 信仰有偏差,数学会变差?

——数学学习中的信仰(belief)因素

文:王樾

教会的讲台只注重传讲神的爱,
信徒或许就会误以为神不会究察自己隐而未现之罪。
教导者多讲神的赐福而少讲今世的受苦,
信徒或许就不觉得自己需要忍耐等候。

美国教育学家 Alan Schoenfeld 在研究中发现, 一些学生在解答数学题时, 之所以毫无头绪或错漏百出, 是因为他们对数学这门学科有一些错误的be l i e f(信仰或信念)。即是说,你信的不对,连数学题都会答错。
数学与现实无关?
例如,许多学生相信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现实世界毫无联系。即使他们的答案不合情理——比如算出的土地面积是负值,也并未觉得不妥。又比如,有学生相信只要熟悉公式,任何一道数学题都可以在五分钟内解答。于是当他面对一道极其复杂的习题时,就会直接放弃,只因想不到可以在五分钟内解答的方法——似乎自己若是明白,就理应在五分钟内解答出来。
《希伯来书》11章称“信就是对所盼望的事的把握,是还没有看见的事的明证”(新译本)。当人对某种事物抱有一种信念,即使没有证据支持,也已经在心里完全接受,笃定这是正确的。当一个人所信的有误,他的思想、言语或行为难免会有偏差。数学本是起源于人类的生产活动:使用数字来代表物质的数量,可以做比较、衡量;使用数学定律来分析自然现象,解决工程问题,预测天象变化。因此,怎能说数学和现实世界无关呢?持有这种信念的学生,在解答应用问题时,如何能分辨答案是否合理呢?反正和现实无关,再荒诞的结果也能坦然写在考卷上。
信仰与生活脱节?
现在看回基督徒的生命。即使一个基督徒有着正统的信仰,没有被异端欺骗,他仍然有可能在信仰的具体细节上出现偏差,以致在生活当中不能按照神喜悦的方式解决问题。正如有学生认为数学和现实世界毫无关系,也有基督徒会(或许是不自觉的)以为《圣经》教导和现实世界并不是那么有关;以致在教会以外的环境中,按着世界的标准来分对错、做选择。当神的仆人善意提醒他们不要随从今世的风俗而行,他们还在心里暗想:“讲的一点都不实际!”。
有些人在面对困难时,起初会殷勤祷告,祈求神的介入,寄望问题可以迎刃而解。但当祷告没有得到回应,困难仍在眼前,他们就开始灰心丧志。即使嘴上不敢说出抱怨的话,内心已经开始在世界上寻找解决的方案了。这就如同那些相信数学题都可以在五分钟内做完的学生一样,一旦所需要的坚忍超过他们的预想,就早早放弃了。这些基督徒忽略了在《圣经》的记载和历代圣徒的见证中,神的作为经常会被以为“迟延”——其实不是迟延,而是神有祂自己的时间。敬虔人在等候的过程中,生命得到塑造,变得更有耐心,或是愈发认识自己的软弱等。倚靠神是对的,祷告是对的,即使你的问题没有得到立即的解答。你不能因为自己的问题没有在五分钟或是一个星期内得到解决,就怀疑祷告的必要和神的信实。
最后,Schoenfeld发现学生能否对数学有正确的信念,主要来自于他们以往的学习经历。老师对数学怀有怎样的信念,学生也会受其影响。如果老师在教导数学时,以填鸭式的练习让学生死记硬背,那么学生就会以为数学无需理解明白。当课本上的应用题都是脱离现实的“伪应用题”——“小王有278本书,他借了123本给小红,问他还剩下几本?”(我从未见过有人借一百多本书给别人)——学生自然认为数学和现实世界无关。
因此,基督徒若要对神的旨意与作为有正确的信念,就需要做教导工作的牧师、传道、主日学老师(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将《圣经》的全备真理教导清楚;不能让群羊只了解到神的某一个属性,而忽略了祂还有另外一种作为。当教会的讲台只注重传讲神的爱,信徒或许就会误以为神不会究察自己隐而未现之罪;当教导者多讲神的赐福而少讲今世的受苦,信徒或许就不觉得自己需要忍耐等候。
数学往往是各种课程中的重点科目,对数学学习有错误信念的学生,会因此而错失取得好成绩的机会;但这远远比不上在基督教信仰上,因偏差而带来的损失。我们若不能对神和祂的属性、作为有正确的信念,在见主面时,也会因着自己不及格的人生考卷而羞愧无比。求主帮助我们。

分享: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