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们,让我们一起变得多余!(20.08.2024)
文/图:邓福祥
最近一两年,与我年龄相近的朋友,儿女相继中学毕业,离家出外深造。初次经历儿女离巢高飞,对于 父母 而言,与孩子同住同吃同乐的情景不再,心理骤然失去平衡,孤独感、失落感、焦虑感,通通都有。更令诸位父母五味杂陈的是,当他们认为放飞的孩子也会不习惯,也会想念父母时,现实却是,许多孩子或许只在需要金援时才打电话回家。
已经说了,我和他们年龄相近,我和太太也将步他们后尘。儿子今年尾中学毕业,明年也要离家深造了;然后,不用说,唯一还在读初中的女儿,说时迟那时快,早晚也会羽翼丰满,展翅而去,我们空巢期不远矣!
作为父母,我开始意识到我们逐渐要迈向一个新的阶段,即儿女始终有一天要独立,不再需要依赖父母。正如《圣经·创世记》所记载:“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创2:24)离开父母,不是舍弃父母,而是成为一个独立、负责任而不需要依赖父母的成人。
然而,许多父母往往有一种“被需要”的需要,换句话说,如果有一天发觉孩子再也不需要他们时,他们会无所适从,即使表面再怎样看似不以为意,心底还是难以释怀,因为那种“被需要”的需要,再也得不到满足了。
英国作家 鲁益师 (C.S LEWIS,1898-1963)在他的经典之作《四种爱》里表达说,母亲对儿女天生有心甘情愿给予的爱。然而,鲁益师接着说,给予之爱的目的不是要让孩子一直需要母亲,反而是要让孩子成长到一个地步,不再需要父母给予的爱。正如抚养孩子,为的是使他们不再需要抚养,表示他们能自食其力;教育孩子,为的是将来不需要再被教育,表示他们已经有足够智慧处事待人。总的来说,父母对儿女的责任,必须向着自己能渐渐引退而努力。鲁益师用另一种方式表达:父母的目标,就是要让自己变得“多余”。
不过,人的天性使然,父母们无法自己做到这点——我们实在无法容忍自己变得多余,我们为子女付出了那么多,也从中得到他们的 孝敬 ,总是希望他们继续需要我们,以显出我们对他们仍然很重要,或也想以此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
父母要做到接受自己变得多余,必须要有更大的爱——唯有上帝的爱介入,帮助我们胜过这种“被儿女需要”的 试探 ;唯有胜过这种试探,父母才能真正体会,变得多余是多么重要,甚至应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