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刊内文 【活动报导】2024基督教新媒体创意工作坊 2024年10月01日 由 Admin 穿梭自媒体与短视频——你不需要是导演或作家! 整理、报导:吴兆慧 “华人教会在20世纪末走出教会,21世纪初开始走进社区;如今,我们走入无疆界领域,学习让新媒体成为有利的宣教工具,赢得这新世代!”马来西亚基督教卫理公会华人年议会会长廖克民牧师,在为“2024基督教新媒体创意工作坊”开幕时,如是指出。 他说,自多年前新媒体面世,加上21世纪迎来了“地球村”时代,新媒体成为宣教的重要工具。“期待大家透过所学,传扬福音的大能,让基督教价值观,借着不同媒介走入社区,见证主耶稣复活!” 自媒体时代传福音 2024年5月18至19日,“马来西亚基督教卫理公会华人年议会传播部”与“马来西亚基督徒写作团契”于卫理大厦3楼联合举办“2024基督教新媒体创意工作坊”,装备基督徒——如何在自媒体时代传福音。 《2024基督教新媒体创意工作坊》大合照,前排右起为简永裕牧师、黄义忠、林加道牧师、黄子、廖克民牧师、余永锦传道及晨砚。 主办方邀请了4名来自不同领域,且经验丰富的讲员,即文桥传播中心总编辑晨砚、广东省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黄义忠、媒体创作者兼导演余永锦传道及WE iTV网络新媒体创办人叶晨星博士,吸引了78名来自各地教会的基督徒响应,包括东西马、新加坡及汶莱。 出席嘉宾包括文桥传播中心总干事黄子、《南钟》月刊主编简永裕牧师、马来西亚基督教卫理公会华人年议会传播部主席林加道牧师。 黄义忠:基督徒的伦理原则是诚实 黄义忠 黄义忠老师在第一讲“当耶稣遇上新媒体”说道,“新媒体”一词自1959年出现,而任何时代皆有新媒体——像报纸时代的广播、广播时代的互联网。 他指出,基督教对新媒体有3大迷思,包括1)本位主义的迷思——认为网络上开放让不同人参与,若有人信主了,“人头”却不归算入自己的教会,也就没有“业绩”;2)虚拟世界的迷思——认为不知道网络使用者的真实身份与经历,不知真假;及3)“与我无关”的迷思——认为新媒体与自己没有关系。 基督徒该如何破解这些迷思?第一,意识到新媒体是把教会的“墙”拆掉。栽种不一定收割,即便信了主的人不在自己的“仓库”里,其他教会也是上帝的“仓库”。第二,教会须“三军”结合——空军,即像耶稣般四处讲道,广为宣传;海军,意味海外宣教;陆军,表示实体教会,是信徒重要的基础。第三,善用媒体——现时代,朋友圈是最大的传福音禾场。 “基督教内容创作和运营推广的伦理原则是诚实。基督徒必须在乎传播的内容品质,以及自己的生命品格;不消费热点、不消费《圣经》、不僭越上帝;保持良善,有身份、责任和公共意识。” 黄义忠老师在第二讲“遮蔽与敞开:用短视频介入公共议题”提到,基督徒应成为盐和光,扮演防腐的角色,关心弱势及被忽略的群体——“你是什么人,就会拍出什么样的视频”。 他与学员分享自己曾以短视频方式录制的社会议题,包括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生命之河”、中国东北桑浦山等所拍摄的影片,随后一一回答学员提问。 余永锦传道:每个基督徒都有两个故事 余永锦传道 余永锦传道在第三讲《上帝是大导演:用影像说故事的诀窍》分享电影制作过程,包括:故事开发、剧本创作、筹款资金、前期制作、拍摄、后期制作;而故事启发可来自真人真事或虚构,又或两者结合。他也说,写故事的其中一个要点,是必须有个主题,以及包含故事中心的标语(tagline)。 他拍摄福音电影《不一样的答案》期间,面临各种问题,遴选主角、疫情爆发、资金与人手不足等;然而,神透过各种方式,为他一一解决问题,让电影顺利拍摄。 余传道也说,身为基督徒,我们没有“不说故事”的理由——“每个基督徒都有两个故事,得救的故事,以及生命改变的故事。基督徒所说的‘故事’可能不受欢迎,也可能被讨厌,但有的人可能听了故事后,生命被改变!——为神讲故事,神会帮助你。” “献上你手中的五饼二鱼,神自然会供应!”余永锦传道提醒,有时候,我们因在乎流量,而将焦点放在那5000人的“成果”上。然而,那并不是最重要的——“我们尽管为神讲故事,成为这时代说故事的人,神会负责喂养那‘5000人’。” 晨砚:基督徒须与时并进 晨砚 晨砚于证道信息“多媒体时代的文字装备”说,身为福音文字工作者,需在急促转化的世代与时并进——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讯息传递方式,因此无论宣教或与人沟通,基督徒必须跟进与学习。 “我们不能闭门造车——管它东南西北风,一本通书读到老,然后关起门来自说自话。” 她以《使徒行传》2章17节为主题经文——“神说:在末后的日子, 我要将我的灵浇灌凡有血气的。你们的儿女要说预言;你们的少年人要见异象;老年人要做异梦。”——多媒体时代,老中青各尽其责,无人例外。 她说,网络的便利带来文字宣教契机,自媒体也人人可推文,上帝已为我们开了个又大又有功效的门。所以大家除了抓紧机会,努力进步,教会也可鼓励“平信徒宣讲者”,或“隐性牧者”,善用他们的语言恩赐,并提供相关装备和训练。 第四讲“把事情说成话”中,她提到年轻人崇尚Time performance(TP值)——事情太多,讲求效率,追求“长话短说”,殊不知“短话”有时比长话更难。而广告文案讲究“获得感”。社群媒体文案也有点相似,因此必须弄清楚,我们在向谁说话?是否有特定群体?而受众会“获得”什么?我们的福音信息有好好传递出去吗? 她也指出,基督徒勿使用太多特殊用语,比如“跌倒”“捆绑”“很有生命”等,非信徒并不了解。此外,介绍耶稣时,也不能为“接地气”而不顾信仰核心,转用世俗文化里的语言,像以江湖气味称耶稣为“大佬”“稣哥”,这会不自觉中改变心目中神的位份和性情,还有与神的关系。 另一个迷误是,我们错觉这是个“以图示意”的时代,文字并不重要;实际上我们有时只是“看图”,像看一个标志,而没有办法“读图”——读到图里的内涵,像一些绘本里的那样。 叶晨星博士:是呼召、兴趣,还是爱好? 叶晨星博士 第五讲“我是YouTuber——短视频制作与出镜技巧”中,叶晨星博士分享自己创建YouTube频道的经历,呼吁学员分清呼召、差事与兴趣爱好,且清楚自己所欲呈现的节目,例如教导、讲道、短句、搞笑、生活视频、敬拜赞美、食物等,才选择适合的平台。 她指出,若要拍摄,也需要适当“投资”,包括:器材、相机、灯光、拍摄场地、背景、道具等。“人物呈现也很重要,必须端庄、化上适当妆容,看上去体面。” 她教导如何创建YouTube频道——先识别擅长的领域,了解观众及竞争者;创建频道时,也需考虑名称、标识、颜色等,再选择适合的相机、灯光和剪辑软件。 她也提到,制作优质视频,需要打光、布景;调试相机、录制视频;剪辑视频、吸引人的标题、设计缩图、优化视频(SEO)及内容再利用和推广。 林加道牧师:创作也须有使命 林加道牧师 林加道牧师为工作坊闭幕时说,新媒体多以轻松方式呈现,内容包罗万象,其中不乏暴力、色情、纯娱乐性质等作品;而基督徒创作者,除了创作兴趣、拍摄技巧,还须清楚使命,才能在杂乱的新媒体大环境中注入健康元素,带来正面影响。 他发现,有的基督徒制作影片时,使用经文断章取义,脱离情境,虽看似及时解决问题,但长此下去或引发危机——以为基督教仅仅是排忧解难的信仰。然而,基督教当以基督为中心,因此,鼓励基督徒,作品内容需以此为主。 “除了兴趣,应加上使命与社会责任,让大环境因我们变得更好。” 两天的新媒体创意工作坊圆满结束,学员们积极学习、发问,不仅提升拍摄技巧,也增进彼此交流与认识。此外,黄义忠老师与余永锦传道点评学员拍摄的作品,帮助学员从中了解可取与不足之处,获益匪浅。 媒体发展日新月异,不仅改变了与人沟通、传达讯息的方式,更影响我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身为新媒体用户,我们制作、分享内容,是讯息接收者,也是讯息传播者;而我们是否清楚——在这时代,你我又扮演什么角色?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