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近期文章 » 季刊内文 » 【牧者心情】没有寻求帮助的“受伤者”

【牧者心情】没有寻求帮助的“受伤者”

文:邓福祥

这是一个容易受伤的年代,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受伤者。
面对那些没有寻求帮助的受伤者,我们能够做什么?
◆ 教会的团契生活贵在坦诚相交、彼此相顾,而她,说话却总是吞吞吐吐,欲言又止,让人感觉满是防备之心,以致话不投机半句多,逐渐与她疏远。
◆ 每周的主日崇拜,他,一定坐在圣堂固定的角落,形单影只,不仅独来独往,而且来去匆匆,从不主动与人交谈。
◆ 每次与她配搭服事,她,想法古怪又悲观,喜欢在鸡蛋里挑骨头,说话带刺,久而久之,愿意与她配搭的人越来越少。
教会本是高举爱的群体,强调彼此之间要关怀欣赏,更要包容忍耐。不过,在教会生活中,有些人会让你觉得言行怪异,非常“与众不同”。他们喜怒无常、不通情不达礼,讲话不是处处伤人、就是奉行“沉默似金”名言。面对这些人,教会也未能免俗,很容易把他们标签为“怪人”。
身为教牧,我在牧养中逐渐发觉,教会里充满了可见和不可见的受伤者。破碎的家庭、不幸的童年、家暴问题,甚至意外事件、自然灾害等,都是人遭遇创伤的缘由。面对各种创伤后遗症(PTSD),有人会主动寻求帮助,但有人却选择了隐藏。于是,他们可能就成为了难以相处不通事务、时冷时热、不合群,或在一般人眼中没有说出口的“怪人”。
所谓怪,是因为他们的性格、脾气和言行异于常人,让人无所适从,敬而远之,我们很容易在不经意间和他们保持距离。追根究底,其实他们不是怪人,而是没有寻求帮助的受伤者。他们来到教会,静静坐着,不喜欢说话,是因背后有难以启齿的伤痛往事;他们的与众不同,不只是性格使然,而可能是受伤害所结的“疤”。人的伤口会结疤,疤都不好看,但它的作用是要保护伤口,免受二次伤害。
我深切体会,今天教会太需要“疗伤知情”的策略和预备,因为教会还有太多没有寻求帮助的受伤者,其实他们更需要关怀,唯有对创伤有足够的了解和知情,才能对症下药,用特别的方式让他们真正感受关怀。为此缘故,教会关怀的方式不能一成不变,对方如果觉得安静才有安全感,就让他安静,不打扰,不过度热情,也不避而远之;只需要适时给他一个微笑,借他耳朵聆听……一般正常的热情或过度嘘寒问暖,可能对他们来说是不适合的。总之,这是一个容易受伤的年代,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受伤者,面对那些没有寻求帮助的受伤者,我们需要撕掉“怪人”的标签,更多同理心,关怀方式也因更知情而调整。

分享: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