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福音版 » 南洋商报·牧羊人 » 不要叫人吃亏(13.10.2024)

不要叫人吃亏(13.10.2024)

文:黄子
图源:unsplash@alexander
20多年来,我们办公室附近的咖啡店,开了又关;这间关了,另一间又开了。咖啡店大都分租摊位卖粉面卖杂饭,这里也不例外。这一区,有两间学院、批发商、轻工业和办公室。玛拉大学生都是马来人,光顾街边的马来小贩,办公室的白领和男女工人,就在咖啡店解决早午两餐。久了,发现有的女工,吃杂饭,很注重timing——饭菜刚出炉新鲜热辣;选菜时,一些人简直是目露凶光,在菜格中拣肥挑瘦时,还会表演“猪向前拱、鸡向后刨”,妨碍队伍前进。末了,还要跟档主讨价还价。吃最经济的杂饭,也要讨价还价,像在巴刹买鱼买肉买菜。
记得80年代中期的经济大衰退,吉隆坡好些大型百货公司倒闭。有一家日本的著名超级商场结束营业大清货,许多人去狂扫超级便宜的各种物品,兴高采烈。因为“执到死鸡”。
有个朋友,周转不灵,向人调寸头应急,个个不肯,请他们“帮衬”,购买日用品,也不肯。最后只好忍痛把存货,以低过血本价出清,然后关门。不肯借钱,不肯购买的人,一得知有“执笠”的跳楼货,立刻相约,全体出动“扫货”,以免肥水全流外人田。
有人失业,无法偿还房贷,只好出血低价脱手;但买家还是要趁机杀价,有杀错,没放过,“趁你病,攞你命”。这都是人之常情。

斯托得的非人之常情

人之常情,常常叫人伤心伤感,就讲个非人之常情的真实故事。
两个都叫John的牧师,斯托得(Stott)和柯林斯(Collins)都是剑桥毕业,先后到伦敦万灵堂做牧师。1952年夏天,结伴到南威尔斯Dale村子的海边度假,是扎营。海边景色太美,他们待了三个星期,才打道回府。走前,John Stott问The Hookses农场主人,他废弃的农舍仓房,卖不卖?留下通讯地址。次年夏天,一家经纪公司写信说农舍要卖,叫价1200镑。John Stott牧师请人去估价,估计师回报说,废置太久,修整费太高,只值500镑。还未还价,经纪公司就以800镑卖掉。John Stott致函询问为何没通知,对方说以为传道人没钱买。后来,牧师写了一本书,收到版税750镑。一年后农舍的新主人,因为被调职,急于脱手要价750镑,找到最potential的买家——John Stott牧师,当然成交。千年田,八百主,我们是世间的客旅,田地房产钱财,大家轮流拥有而已。农舍交割过后,卖主到教堂和牧师吃饭,牧师另把50镑交给卖主说:“价格太低,当初你买多少,我就付你多少,不能让你吃亏。”
无论买什么,我们都希望又平又靓,买到便宜货,跳楼货,“执死鸡”。有时从半公斤番薯叶,到Damansara Heights的豪宅,都是如此。
看看John Stott牧师,房产成交过后,请卖主吃饭,再补钱以免对方亏损,不知大家有何感想?我们都想买便宜、得便宜、占便宜;如果,在我们能力所及,是不是可以反过来,设身处地,不要让人吃亏呢?在那场新冠世纪瘟疫中,许多人非常窘迫,以至走投无路,如果我们是买家,杀价时,可以不可以手下留情,不要杀到人家血流不止,血本无归?
分享: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