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福音版 » 星洲日报·生命树 » 从流浪到盼望——爱恩社区教会街头事工(12.12.2024)

从流浪到盼望——爱恩社区教会街头事工(12.12.2024)

受访:林进顺、莫翰、叶志雄
采访/整理:吴兆慧

沉迷酗酒、吸毒,为此抛家弃子,流浪街头,这样的人,值得爱吗?

那是2004年,莫翰(Mohen)在芙蓉第一巴士终站流浪。他长期食不果腹,已好久没吃上一顿正餐;但比饥饿更难受的,是让他几近疯狂的酒瘾——他只想大口畅饮三蒸米酒。
正在街头派发饭盒的林进顺(Peter Lim)与约翰 · 洛佩兹(John Lopez),从远处看见蓬头垢面、衣着邋遢的莫翰,走上前问:“你肚子饿吗?”他说:“是的先生,我不但肚子饿,口袋也很空。”紧接着告诉他们:“别因为我的穿着、外貌而批判我。”
他们望着莫翰,告诉他:“我们不知道你经历了什么,但要告诉你,耶稣很爱你。”
那之后,他们每周探望莫翰,并提议莫翰到康复中心戒酒,说:“耶稣能帮助你”。莫翰接受了,在一间康复中心待了17个月……

街头事工的开始

爱恩社区教会(Agape Community Church)街头事工在2009年9月开始实行,由林进顺和约翰 · 洛佩兹发起。他们受感动,接触芙蓉街头的流浪汉和贫困人士。
他们从公市,沿着街道、小巷行走,派发饭盒予街友,并停下与他们交谈,直到第一巴士终站,再绕道回到出发地点。他们接触许多街友——大多酗酒成瘾,有些衣衫褴褛,意志消沉,他们尽可能鼓励街友进入康复中心,也为他们祷告。
许多会友响应参与,包括固定参与的Michael Chang与Chow Kwai Hin;但在人来人往的市区与街友交谈,并不容易。
随着服事的街友越来越多,教会决定为他们寻找一个能供他们梳洗、更衣、交流的地方。

浑身发臭的流浪汉

其中让林进顺印象深刻的,是一个时常在超市外徘徊、酗酒成瘾的街友。“因长期没洗澡,他浑身发臭,影响顾客进入超市。”
他们定期探望、送饭盒给他;抵达时,这名街友有时在睡觉、有时就站着。有天,他们来到超市外,“通知”要载他到康复中心。“今天吗?”他问;“是的”,他们回应。或许是厌倦了流浪生活,也或许是被他们感动,他不抗拒,顺从上了福音车。
负责载送的林进顺在福音车(客货车)最后方的位置上,铺上一层塑料布让他坐下,再将他载到巴生一间康复中心——“老实说,路途中我们关了冷气,将车窗摇下,因那股臭味让我作呕。”
送往康复中心后,他们先是定期探访他,随后向中心跟进他的情况。最终,那名街友在康复中心安顿下来。

莫翰:“是耶稣救了我!”

另一名受助者,是年近八旬的莫翰。受访当天,他身穿浅蓝色长袖衬衫、深色长裤;头戴一顶褐色扁帽,右手戴着手表,衬衫口袋里还插着一支笔。
他手拄拐杖,步履从容地走进来,缓缓坐下;一开口,是流利顺畅的英文——很难想象,这位衣冠楚楚、言行端庄的长者曾酗酒成瘾,露宿街头多年。
莫翰
他自豪地说:“我曾是一名英文老师,教过的许多学生成了优秀的人才,看到我仍会叫我老师!”
然而,他后来结交损友,染上酒瘾。
当年,他选择喝三蒸米酒 (Samsu),便宜,但后劲大。他在颈项部位比了比说:“我喝酒都会喝到这,直到喝不下为止。”因时常喝醉,他不断请病假,最终丢了工作。家人劝阻,他不听——为了继续喝酒,他离开家庭,丢下太太和三个孩子。
“当时,三蒸酒是我的早餐、午餐、晚餐、茶点。”询及酗酒成瘾多久?他摇了摇头回答:“I don’t remember; for donkey years!”(我不记得了,很多年!)
他被送到柔佛一间收容中心多年,岂知离开后,又重蹈覆辙。
直到遇见林进顺和约翰 · 洛佩兹,他才自愿踏入康复中心。期间,一名同样戒酒的中心成员协助莫翰找到家人,让他与失联超过15年的家人重逢。
莫翰戒了酒,并在林进顺和约翰 · 洛佩兹的带领下信了主。有时候,“喝一点不是罪”的念头仍会出现,但他靠着信仰,坚定立场,滴酒不沾。不但如此,他随后也将多年的烟瘾戒掉。
采访时,莫翰的太太刚离世数日。他因悲伤而数次乱了思绪,停顿下来,但他对神的信心坚定,语气坚决地强调——“若不是耶稣,我早在好多年前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爱怀之家”诞生

2006年中旬,教会于芙蓉利民山(Bukit Lemon)成立了“Drop-In-Centre”(临时服务中心),欢迎街友到该处洗刷、更衣、享用简单餐点等。
惟,原本专为街友而预备的地方,却未有街友到来,反而吸引许多华裔长者到该处聚会。
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长者到来。爱恩社区教会中英文堂联合,将该中心转换成固定聚会场所,每周三与周六聚会,并为有兴趣的参加者预备工作坊;随后,也为中心增设华文名——“爱怀之家”。
谈到爱怀之家事工,曾有一位受人敬重的负责人——黄玉辉。而他,也曾是流浪街头的无家可归者。

前吸毒者决志信主,服务社区

黄玉辉曾因吸毒入狱5次。最后一次,他被关在芙蓉沉香登拔路监狱。有人将圣经送给他,他想——或许信耶稣是最后出路,便在监狱里决志信主。奇迹般地,那之后,他再也未碰过毒品。
黄玉辉(受访者提供)

2005年,他出狱后,因限制令无法离开芙蓉;回到家,却被父亲拒之门外。走投无路下,他被迫流浪街头,在一座坟场附近露宿。

他向神祈求,希望能找到一份工作养活自己。后来,他偶然听见两个人谈论某小食中心正招聘员工,前去面试,顺利获聘。

有天,他因肺结核入院,爱恩社区教会的医院事工团队正好在医院服事,将他推介到一间康复中心。几周后,教会接获中心告知黄玉辉HIV的检测结果为阳性,无法继续收留他。于是,教会将他安置在一间会友的房子;期间他勤读圣经,不断在信仰上成长。

曾经流浪街头的黄玉辉自愿加入街头事工,关怀街友,随后协助成立爱怀之家,教会也定期给予他津贴。

因早年吸毒所致,黄玉辉肾衰竭,须定时洗肾。他以腹膜透析的方式,每天洗肾数次,每次约45分钟——即便如此,这从来不影响他服务社区。

2009年,教会聘请黄玉辉成为全职同工,主要负责爱怀之家事工;同年,他与教会一名姐妹共结连理。

黄玉辉在爱怀之家服事多年,负责烹煮、领唱、陪伴与培训长者。据与其共事多年的叶志雄,黄玉辉晓得多种语言,擅长与人沟通,在服事期间自学电脑、英文,之后还能使用简单英文分享、背诵经文。

“爱怀之家”欢庆圣诞,黄玉辉(右一)在台上伴唱。(受访者提供)
黄玉辉(左二)在台上带领敬拜赞美。(受访者提供)
爱怀之家于爱恩社区教会欢庆圣诞,左二起为叶志雄、林彼得,右五为黄玉辉。(受访者提供)
2017年,黄玉辉因健康状况急剧下降,安息主怀。爱怀之家事工在叶志雄的领导与其他同工的辅助下,持续至今。

将团契带给人

林进顺说,耶稣可算是“街头事工”的创始人,他曾走在街道上,接触他人眼中的“罪人”——税吏、妓女,且无条件接纳他们。
“街道上的人,有多少人会自己走入教会?我们必须将koinonia(团契;建立关系)带给他们。”
林进顺目前专注于与他人建立关系的个人事工,包括提供亲子教育意见、指导年轻信徒,有时也到吉隆坡一所教会讲道、带领圣经班。
对他而言,但凡有气息、力气,就要事奉神!
因着耶稣的爱——林进顺和约翰 · 洛佩兹关怀那些不起眼的人;莫翰和黄玉辉的生命因此得改变。耶稣的爱无条件、无保留,也无关身份、地位或财富——这份爱,为我,也为你
分享: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