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国盛
3月6日的早晨,我进入厨房,打开水龙头洗杯子,惊觉水量开始变小,感到错愕,才想起那是制水的第一天。我和太太一天前在医院,忘了第二天将要制水,完全没准备。我快速地储存了几桶水,并通知在外的太太,心想未来的几天可有得忙了。
中午12点,水龙头已不再流出水。虽然蓄水箱的水应该足够我们这几天的用量,但想到制水期是否照着时间表在星期五恢复,为了不要陷入完全无水用的窘境,我们得开始节约用水了。除了食水得在外买,午、晚餐必须在外解决,就连洗澡,都得尽量少用水,有种冲了凉但不干净的感觉。
那次大制水已经导致雪隆一带约50万户人家受到影响,许多地区近5至6天无水。原来干净水的供应不是理所当然的事,一旦失去了是如此痛苦!据知在非洲有些国家的人民每日平均得花上6小时以上才取得水源,而且不是干净的那种。
人体有60%到75%是水分,而有关人体的一切的生命活动更是离不开水,一旦缺水,便会影响全身脏器的运作 ——水,是我们身体不可或缺的成分。
耶稣在《约翰福音》第四章1-15节与一位没有名字的撒马利亚妇人的谈话,掀开了有关活水的讨论。
此“水”并非我们人体或生活中亟需的水,而是能带来新生命的水。
经文一开始就讲到耶稣与他的门徒来到撒玛利亚,到达之后,他的门徒去买吃的。他因为旅途疲倦了,就坐在井旁。正值中午,有一位撒玛利亚妇人来打水,耶稣跟她要水。在当时的社会而言,耶稣这个举动错得很离谱,因为整个撒马利亚族人都受到犹太人的排斥,而且一个男人在公共场合跟陌生女人交谈是遭他人诟病的。
为何耶稣如此坚持接触这位妇女?因为祂要把光照在这位受到社会所鄙视的边缘人,并告诉她新生命的好消息。
妇女却以为耶稣指的是人们从溪流或河流获取的水。这“活水”是耶稣用的隐喻,是指永恒的生命, 跟人们用来清洗或喝的水完全没关系。祂真正要赐予她的乃是活水泉源, 是超越肉身层面:不论来自那个地区、性别,种族或道德背景。喝了祂所赐的“水”——耶稣說:“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面成为涌流的泉源,直涌到永生。”( 约翰福音4:14)。除了耶稣给予的活水,没有什么能够真正满足你内心深处的渴望。
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 曾经是历史上的第一位亿万富豪与全球首富,他创立的标准石油在全盛期垄断了全美90%的石油市场。洛克菲勒有一次被问及:“多少钱才足够?”他回答说:“再多一点。”这位当时的全球首富仍然觉得自己拥有的不够,还要更多。
那到底什么能满足你呢?是再多一点钱?权利?名利?
那到底什么能满足你呢?
是再多一点钱?
权利?名利?
提摩太·凯乐(Timothy Keller)说,当我们认为自己很有可能成功或完成梦想时,仿佛内心的空虚会转化成推动力,而焦虑会变成希望——真正的情形却并非如此:我们总觉得生命欠缺很多东西,达不到追求的目标,浑然不觉心灵真正渴望什么。如果我们不是让耶稣来填补这个内心的真空,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能取代——这种满足感完全不建立在我们周遭所发生的事情。
妇人最后对活水产生兴趣,说:“先生,请把这水赐给我,使我不渴,也不用来这里打水。”(约翰福音4:15)她先前历经了5段失败的婚姻,现在跟没有结婚的第五个“丈夫”同居; 她没意识到,喝了这水后,必须完全摆脱她生命中的这些“死水”。
如果我们为自己做自我评估,是否察觉,生命中可有还未摒弃的死水?是不是为了掩盖本身错误而撒的谎?对某人的怨恨,又或者妒忌他人的成就?这一些看似非“大罪”,却是令神不悦,并使我们与神关系疏远。唯有在他面前认罪,将生命的“死水”摒弃,神的灵就得以浇灌,叫我们的属灵生命不致干渴。
今天,耶稣基督要给你拥有活水的生命,就像他赐予那位妇女的活水一样,以便带领你走出困境,经历更新和转化,开创新生命。你愿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