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福音版 » 温柔的手(07.07.2019)

温柔的手(07.07.2019)

文:邱君尔传道(主题讲员)

图源:网络

年轻人步入社会,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这些条件,又该如何培育?鼓励他们读好书,有好见证,是最起码的要求。但孩子成长,自我形象决定了品德性格,进而影响待人处事。过度否定和纵容,都会扭曲他们的自我形象以及价值观。


我们常听专家说,适度的爱和正面的价值观,能栽培孩子成才。可惜,在急速的资讯社会当中,庞大的信息涌进淹没,使我们不能分辨孰是孰非。当我们接受社会资讯多了,免不了人云亦云,信以为真——至少,我们可能会担心落后于他人,因此随波逐流,有样学样。最终,孩子们也学到世界的那一套来“出人头地”。


有没有人天生会做父母?一旦孩子出世,就懂得教养?天底下,岂有如此简单之事。父母自己的原生家庭,会塑造及影响自身性格,加上所接受的世俗价值观,若一股脑儿灌输给孩子,他们会变成怎样的人呢?——父母的爱,恐怕也夹杂着一些扭曲和破碎。


那要如何更好地影响孩子?要孩子学习,父母就不能停止学习;期望孩子成才,父母的生命就需要被上帝塑造。父母要常常扪心自问,是否也在孩子长大的过程,一起成长?有否敞开心怀,让圣灵更新生命,反省自己的观念、行为是否合乎信仰?而我们又期盼把孩子养育成怎样的人?——这过程,就是天父在“更新”我们,父母抱着孩子的双手,同时也被恩主牵引着。或许,父母是时候反省“天父要塑造我们成为怎样的人?”大概以后,我们有机会让孩子看见,那“生命被塑造”的过程。

不柔弱的“温柔”

摇篮的手,也是温柔的手,母亲的手。当然,也可能满是厚茧,甚至工伤的手。是这样的双手,抚养着我们成长。向来,父亲像一股刚阳的力量,顶天立地,刚毅坚定;母亲,或女性,却常让人觉得柔弱没有力度,至少体力上是如此。女性的影响力,被刻板印象框着,也常成为两性不平等的争论。因此,有些女权份子希望和男人一争高下——男人做到的,女人也做得到。而今天虽已经有许多女性当上世界级领袖,很多人还是认为“女性是第二选择”,或者“就算女人能够做得到,也不过‘和男人一样’”。奇怪,成为男人有什么好?女性并没有坚韧的力量吗?


女性不尽然都需要只是温柔的;温柔的也不尽都是柔弱——温柔也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在东方社会,许多女性用这种形象和力量,默默地守护了家庭,抚育孩子长大。温柔的力量是潜移默化的,一点一滴,水滴石穿。母亲的生命、性情、影响、一点一滴渗透到孩子的品性中。


忽视,甚至贬低女性,往往是社会的弊病。以香港反送中运动为例,当权者多方镇压,过程中不断以粗口责骂市民,甚至记者。记者表明身份,竟遭警察喝骂:“记你老母!”而当晚,也有许多和平请愿的年轻人被警察暴力以待。第二天,六千多名香港“老母们”站出来,守护孩子,静静的就在那里,警察也愕然。


温柔,更不是女性的专利;温柔,是主耶稣的生命特质——“我心里柔和谦卑”,主静默沉着,尽显一种庞大的生命韧力,不管何种大风大雨,都是从容不迫。


温柔,是一种平安的生命力。无独有偶,反送中运动中,香港教会勇敢走出来,教牧信徒在街头与全副武装的警察对峙之际,唱着一首轻柔得不得了的诗歌:“Sing Haleluyah To The Lord”。一唱,就是九个小时,暮鼓晨钟般净化人心。面对如此“柔弱”的行为,竟使警察不敢造次冲动。“The power of the powerless”——无能者的能力,由此展现。


社会常常鼓吹一种外在包装的条件,以装潢来让我们有安全感。但上帝,借着我们以为的“弱者”,像妈妈那样温柔的,流露出改变世界的力量。愿上帝触摸我们的生命,从这一代,到下一代。

分享: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