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启城
有人说:“没有破坏就没有发展,世界上哪个繁华先进的城市,不是经过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才建立起来?”乍听蛮有道理,实则反映了人类贪婪的心,为求财富并发展,使尽破坏之能事——没有与自然界和平共存,只懂破坏没有保护,到头来地球生病,不适合人类居住,咎由自取。
说到森林破坏对原住民的影响,有害也有利。先说其害,首当其冲的是水源污染,鱼产大减;森林破坏,野兽失去栖身之所逃之夭夭进而濒临灭绝;气候突变,生物链不平衡,虫害渐多,导致农作物连年歉收。森林里珍贵的藤类、树脂(一种树溢出的树汁,加工后用作造船或家私的防漏、粘接物)几乎灭迹,尤其拉让江流域的特产英加邦树枳(英加邦树的种子),是制造高级食油的原料,如今即使有一些,但量太小,贱卖也没有人要。

原住民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条件都破坏了,迫于无奈只有离开世代聚居的长屋,到外地赚些血汗钱养家活口。可是日子一久,袋里有了几片铜钱,男的就在外面找廉价小三,女的也空闺难守,在村里被壮汉看上,如此男欢女爱各走各的互不亏欠。但可怜的还是女的,岁月蹉跎人老珠黄,男人多喜新厌旧又被遗弃了。这样的事在上个年代屡见不鲜,如此长屋里就有许多无名的孤儿寡妇,令人嗟叹!更严重的是,自然界的破坏是永远不能弥补的,子孙代代再也无法享受其中的美好。
开发木山也带来一些益处:木山是一片一片地开发,各公司需要建道路运输木材,彼此衔接后就成交通网了。有些开发者也有良心,路途不远的长屋都免费建造道路连接,如此小部分的长屋就道路通达。
犹记六七十年代,从拉让江支流峇厘河上游的长屋,到加帛市镇,用长舟顺流而下,要花五六个钟,逆流而上则要八九个钟,再转搭大型摩多船去诗巫,还要再花一天一夜。如今采用四轮驱动车,从诗巫直通峇厘河上游,最多也不过六七个钟。还有美里去内陆峇里奧高原,搭小飞机五十多分钟,如今用四驱车最多不过十六七个小时——从前用长舟水陆兼程,停停歇歇最少要一个星期!
2016年杪,我与教会短宣队到Pa Adang本南村庄,以前要翻山越岭,渡过三条大河才抵达。但木山开发后便捷了,只是到了最后一条大河,车子还要泅过去,之后再走十多分钟路就抵达。这一来,连带福音好消息,也传播得更快!

木山道路接通了,交通便捷物资交流也就顺畅,土特产就有价钱。年青人也因为来去方便,湧往城市求职求学,融入主流社会。但也有许多受到不良风气影响,不懂洁身自爱者,染上毒品偷、骗、抢无恶不作,纯洁的身心灵不再,令人唏嘘!
驱车峇厘奧高原应需十六七小时,不是十六七分钟。
谢谢。
谢谢您的提醒,已经修改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