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福音版 » 实例参考:教会如何照顾新冠肺炎确诊居家隔离者

实例参考:教会如何照顾新冠肺炎确诊居家隔离者

资料提供:雪兰莪某教会花牧师(为保护确诊家庭隐私,文中所提人物皆匿名,情节稍有更动)
报道:又青

几乎同一时候,教会里两户家庭都有人确诊,这是花牧师未曾遇过的事。疫情刚开始,教会只是提醒大家保持卫生;到了今年,疫情日渐严重,听说越来越多人确诊,教会暂时没有病例;但近两三个星期,疫情再度爆发,教会两户家庭,总共九人几乎同时确诊。


教会如何第一时间应对?核心小组如何发挥功用?身为牧者或领导,如何处理?

个案(一)家庭成员:6个成人;确诊者:全家

6人里,父母情况比较严重,全家低调处理,但主动联系牧师告知确诊。男主人身体虚弱,咳嗽、呼吸困难、疲累,因此许多关怀电话都不接,对外回应不多。他们不定时向牧师报平安,述说情况。由于这户家庭有亲戚是医生,因此亲戚远距观察并开药方,提醒他们饮食方面和其他需注意的事项。


这段时间,他们无法准备膳食,花牧师便安排人送餐饮。她也不频密传讯问候病人,而是透过他们传来的照片,观察细节。花牧师说:“比如他们收到食物后,把食物摆放整齐,再拍照回传,这就说明了他们情况可能比较好了,才有心思摆好。”

图源:unsplash@wiaone72

为免打扰病人休息,或太多关怀信息涌入手机,形成负担,花牧师只让教会核心成员了解情况,且只有重要进展才宣布。她说,这也是为了照顾核心成员,因为大家都有各自的重担和烦忧的事,不必事无大小巨细靡遗地交代。


另外,花牧师说:“这户家庭目前仍在养病,但他们并不害怕恐慌,因为他们一向来都扎根信仰。除此,因为身边人积极帮助,让他们能够掌握新冠肺炎相关知识,心理稳定,有力量渡过难关。”

个案(二)家庭成员:2个大人,4个孩子。除了其中一名儿子,其他5人确诊。

这家庭的母亲曾是基督徒,后来离开了这信仰,直到去年再度回到教会,参加线上崇拜。她一出现确诊症状,花牧师就主动帮助他们。


“一开始,只听说她的小女儿病了,然后轮到父母生病;当小女儿好转,父亲却情况恶化,自己开车赶去医院,直接入院,证实是感染新冠肺炎病毒。” 随后,母亲和小女儿也去检测,花牧师在WhatsApp职委群组发动代祷,并提出向教会申请拨款,资助他们的检测费用。


“母亲因忙于照顾孩子,无暇分心,便寻求教会帮助联络诊所,以安排检测。我们就安排其中一名职委协调,接洽诊所预约检测。检验结果出炉,两人都呈阳性,因此另外两个孩子也需要检测,教会又安排人手带孩子去检验。报告出炉,只有其中一人没有确诊。后来小女儿康复,这名母亲就与确诊的另一人在房间隔离。”


花牧师说:“我们通常认为隔离必须在房间,但像这家庭情况,其实大人可以在外,而没事的孩子可以在房间里。这是为了方便大人能处理一些事情,包括为自己煮食。”

图源:unsplash@mdominguezfoto

接下来几天,这名母亲希望到隔离中心。当她收到卫生部简讯告知可以过去,她马上安排,教会也从旁协助。第二天,私人救护车把她和女儿载到隔离中心,却见人山人海,她形容:这是“人间地狱”。最终,她还是没有顺利入住,理由是她并无呼吸困难。


“我认为她在家休息比较好,但感觉这名母亲觉得隔离中心比较有保障。她说,那里起码有医生护士,还有同样的病人在一起。我体会了陪伴的能力,以及在家隔离的孤独感!”


教会不断为他们祷告,花牧师也常常发送祷告词给住院的那名父亲,而他也学着祷告。但出院第二天,他再度不适,妻子也是,为了安全起见,两人立刻一起入院。那名母亲后来对花牧师说:“感恩,‘来之不易’。”,医院可以安排病床给他们,心里总算踏实了些,只因身体不适,每晚上还是辗转难眠。

实例参考:教会如何照顾新冠肺炎确诊居家隔离者
图源:unsplash@patrikian4

生病时何以如此忐忑焦虑?花牧师忖思,说:“这或许是人内心的需求不一样吧!除了隔空的安慰和祷告,她需要医生和护士的照顾。跟个案一相反,个案一只想清静,不要打扰;这户家庭希望有实际的倚靠。疫情让我看到,大家在危难中处理孤单感的方式不一样。”


父母都不在家,孩子怎么办?教会即时为孩子开设WhatsApp群组,任何叮嘱都写在里头,又打电话关心,若孩子有急事也能第一时间通知。


“这时候,团队的默契沟通就很重要,而身为领导更要发出简单清楚的指令,如直接点名请某个会友或同工帮忙。我不会问太多,信任度很重要,也不会去检查买来的物资、什么牌子等等。”


花牧师认为,指挥必须临危不乱,清楚知道如何做是正确的,也避免太多人接触个案。她说,这不是为了“切断关怀”,而是面对紧急情况,大家更需要一个明确的声音,彼此也要互相信任。尽管许多会友可能出于热心,想要出一份力,但这要视情况而定。

重点摘要:

1. 切勿自己当医生
不像一般疾病如蚊症,牧者可以给予患病会友饮食建议、讲解病情各个阶段可能面对的情况,并且如何预防;新冠肺炎是新的病毒,有许多不确定性。花牧师提醒,新冠肺炎病患情况各异,教会切勿随意提供病人意见,以免有误。

2. 领导指挥临危不乱
领导要心态稳定,提供明确指示,若有必要,直接点名,请信得过的弟兄姐妹协助处理事务。

3. 体恤其他人
不要把任何收到的信息毫无过滤传送给会友,增加大家的心理压力和负担。

4. 热心关怀或过分关心?
保护确诊者,除了为他们保留隐私,也不广发他们的消息,免得四面八方涌入的手机信息或电话,让患者无法好好休息。若我们关心的病患没有即时回复信息,勿诸多猜测或责怪,尽可能体恤他们的情况。

5. 隔离不隔爱
疫情期间隔离在家,有的人难免孤单彷徨。若情况许可,可以适当关心、陪伴,像是发送诗歌、信息或一起祷告。

6. 好好照顾自己
从上述个案可见,若拥有良好的心理建设,更可以勇敢面对困难。先装备好自己,保护好自己,便能减少成为他人负担的机率。花牧师说,我们若无法帮助别人,没关系,至少照顾好自己。以她的教会为例,单是协助两个确诊家庭,已忙得团团转,这不是容易的事。

7. 备好粮草抗疫情
花牧师认为,我们平时就应有:心灵储备、金钱储备、人力资源储备,未来的日子备受考验,备好粮草才能面对眼前挑战。

医院事工资讯平台(HOSPITAL MINISTRY RESOURCES)发布了“FTTISV 教会关怀策略”以后,花牧师也摘取了其中的步骤一(FIND),并鼓励全教会一同执行。做法是:

一、联络那些你想到的教会小组组员、同事、亲友或朋友,致电或传简信关心他们。

二、使用这些问题为引导:你最近如何?你打疫苗了吗?你在MySejahtera 登记了吗?你身边有谁最近情况不好吗?我如何帮忙?最后,为他祷告并鼓励他。

三、定时跟进联络对象,持续关怀。

处理了两个个案,花牧师深觉,人遇到患难,难免心乱,不踏实。为了自救或助人,大家会不断想方设法安抚自己。对此,她有些领悟:“若我们在风暴里,依旧能‘安心静养’ ‘平静安稳’ ‘临危不乱’,这是一种很高的心灵境界,而这‘功力’多半来自平日里在主里深深扎根,得着知识与智慧,加上身边谋士们的帮助,让我们能时时安稳。”


花牧师也说:“需要帮助的人很多,但我们无法拯救全世界,我们的资源有限,人手不足,那怎么办呢?我认为,能关怀一个就一个,尽力把会友照顾好,若有半数人做到,就至少50%的人是健康的。一人付出一点,就像抛海星的孩子,最终吸引了其他人加入行列,把搁浅的海星一一抛回大海——小小的举动,大大的影响。“

分享: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