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的少年时间多,闲来无事就上网,上得多结交网友也多,渐渐发展暧昧关系……?
有的觉得,向交友倾诉心事更安心,渐渐地把不该说的也说了……?
有的结交海内外朋友,扩大了交际圈子,收获丰富……
交网友有何利弊?少年们又作何想?身为父母或师长,怎么看呢?
**三名少年皆匿名受访。
真实故事(一):心事无处放,丢给网友咯!
晓云、姐姐和爸爸,一家三口住在人民组屋,不过最近姐姐离家出走了。
晓云16岁,人精灵古怪。七岁开始用爸爸电话,高小拥有自己的电话。晓云的爸爸年纪比较大,网络世界的“丰富多彩”,不太有概念,所以姐妹俩使用手机没限度,挺自由。倒是人身自由管得太紧,使她们觉得快窒息。(晓云做了一个勒颈动作)
晓云和姐姐都交网友,有些是打游戏认识,有些是现实朋友介绍的。
“印象中,姐姐的聊天群组多数在谈怎么‘settle’事情。比如,一个人讲了某人坏话,大家就把那人拉进群组,开始报复,攻击谩骂他。”
有时,他们在网上遇上怪人,比如陌生人传来不雅照,他们就会截图,再连同那人社媒账号,将之曝光。这是他们解决事情的方法。
交网友有何利弊?晓云说:“看你交到什么人咯!我交的都还好,姐姐那里就有些是黑社会,当中有些是现实朋友介绍的网友。黑社会嘛,聊的话题就是要去打谁咯……IG里还有些“一零后”穿着暴露,拍照特地翘臀,或穿渔网丝袜,甚至有人拍自己身体部位发给喜欢的男生,结果被曝光了。”
晓云跟网友聊天,有时是为了发泄情绪——心事无处放,只好丢给网友。有时,她会主动Add男网友,也试过有网友追求她,向她表白。网恋,看来不太难。
近来,她发觉聊天“很累”,也不太想回信,因此宁愿刷视频。晓云又说:“现在比较快乐了,也没有那么多心事了。”
我问,怎么变快乐?晓云:“现在跟学校朋友合得来,其中几个人不坏,不讲粗口,不讲人坏话,现在和他们在一起很快乐,没什么烦恼。”
我:“来教会后比较快乐?”
晓云没多想,答:“Confirm有!以前刚来教会时,我只顾打游戏;现在聚会唱诗歌,我还会跳舞呢(太投入)!”
姐姐离家出走的事闹上警局,人是找到了,但劝不回来了——她决定跟着男朋友。本来极度反对孩子来教会的爸爸,态度360度改变,把希望都寄放在来教会后学乖的小女儿。
现在,一些习惯讲粗口的朋友反倒稀奇,“投诉”说:“你可以不要那么乖吗?” 只有晓云和教会老师知道,是上帝改变了她。
真实故事(二):约见网友没问题,小心就好
16岁的嘉玲斯文清秀,曾活跃于Discord(一款聊天软件),结交了十多名年龄相近的网友,有男有女,大部分是国内网友,少数来自印尼、菲律宾、日本等等。一些比较要好的网友,他们会互加IG,也试过约出来见面。后来,嘉玲学业繁忙,渐渐地与网友少了联络,也不再玩Discord了。以下是她过去交网友的经历:

对我而言,网友VS现实朋友,其实差不多。在网上,我从他们的语气、待人的态度等,去感受他们的情感或行为方式;而现实中,则是以肢体语言、表情、个性等观察一个人。
第一次和网友见面,是在某购物中心的溜冰场,我们大概有五六人。前后只约过一两次,之后大家都忙,没再见面了。我父母知道这件事,加上其中一名网友已是18岁的成人,所以还好吧!第一次跟网友见面,我不紧张,因为网上已经认识了,也看过照片,我更好奇的是他们的身高之类的。那次见面,大家相处得挺好的。
网上交友要警惕——不知道他们的真实身份,也不知道他们是好人或变态,不过我都尽量表现友善。如果聊天群组出现“坏人”,说脏话,变态言论,或者骚扰他人,我会直接屏蔽或忽视他们。曾有骇客入侵我朋友的账号,再给我发信息,说的是奖品或优惠,比如可以解锁更多功能的Discord Nitro,也有的是18+内容。这些通常是骗局,不要点击。
有时人们上网聊天只是为了分享个人感受、日常生活。他们当中,有些可能经历悲伤、焦虑或抑郁,于是在聊天室倾诉。而总之要小心,不要在上面轻易透露个人资料。
真实故事(三):与网友交谈,男女有不同
志明今年14岁,人瘦,说话小声,访谈期间表现得有些不自在。志明一天玩手机七八小时,有时九个小时。母亲在外地打工养家,管不着他,而家里只有外公外婆照顾他们兄妹。至于父亲,隐君子,没有和他们同住。
大约四五岁,妈妈就给志明和哥哥买手机,他开始玩Minecraft,看油管。九岁,他就开设自己的抖音帐号,与哥哥妹妹一起拍摄舞蹈视频。四年级玩Call of Duty,开始交网友(后来发现原来是班上同学)。六年级玩PUBG,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玩家一起打游戏。玩了几场,大家很容易就加为好友,但通常过不了多久,就渐渐没联系。
在网上与陌生人聊天,通常会互问年龄、性别。志明说,如果是男的嘛,可以聊得比较尽兴;女生的话,就不好讲了啊……
我:“讲什么呢?”
志明迟疑了一会儿,才说:“粗口或黄色笑话。”
我:“网上有暧昧对象吗?”
志明:“有,很少,那时玩WePlay。”(一款语音社交桌游APP,边聊天,边玩游戏,游戏多样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