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又青
图:第七站:体验背负十字架后,写下感触。
第七站,他吃力地背起仿制的木十架,沿着设计好的路线,步履沉重地走完那百步不到的“苦路”。然后,他写下这沉重的几个字——“我很重!我知道。” 最重的,不是十字架,而是我们的罪。
“……希望我真的有一天,完全没怀疑地相信祂,那时,就是我洗礼的时候!” ——另一张便条,他/她也许是一位慕道友。还有好些属灵反思、心灵触动,不在白板上。
圣公会沙叻秀救主堂同工何燕美说,第七站对许多人而言最为触动。当时,耶稣被捕,受鞭打,遍体鳞伤背负十字架,举步维艰;而我们今日体验,有工作人员在旁帮扶,也有的人因力小,两人共负一架体验。有的人走完,泪水跟着落下。
圣公会沙叻秀救主堂圣周“十架苦路默想之旅”,已连续推行超过三年。今年共设计十一站,每站由六七人负责构思呈现,自制道具、布置现场,配以灯光音效、经文与反思问题,沉浸式还原耶稣受难之旅。
焦点在耶稣
“我们希望弟兄姐妹经历耶稣最后几天的经历,思考祂说过的话,让我们把焦点放在耶稣身上,反思自己的信仰。” 陈南珊会吏说。
.jpeg)
每年年头,教会上下就开始精心策划。他们不希望,圣周只是每年重复且使人麻木的节日。大斋期40天,每个中午都有半小时线上灵修,由陈南珊会吏、叶素娟会吏及教会牧职同工们轮流带领。而本周一连三天(14-16/4),对外开十架苦路体验之旅,星期四有肃穆的圣餐崇拜,周五则是诗歌默想十架七言聚会,周六停止日常团契与小组,周日清早6:30,举行复活节崇拜。
一切设计根据耶稣受难与复活的经过,用心可见一斑;出席聚会和前来体验的弟兄姐妹、公众人士反应又如何?
如果“漫步”苦路十一站,只欣赏精致布置、赞赏设计者的创意,不过10-15分钟就完成了——这属于走马看花式。同工燕美也认同,有的人的确只是来参观,绕一圈结束,感受不深;但对她而言,有份参与制作过程所感受到的心灵震撼和触动,却是实实在在的。

我是谁,值得祂爱?
“我去年负责第一站‘耶稣在客西马尼园’,当我深入阅读经文,细细思索,心里是真的挣扎——耶稣是神的儿子,为什么要去爱那些不爱他的人?我又是谁?为什么祂要为我牺牲、我值得祂爱吗?”
.jpeg)
燕美是一名母亲,父母如何无条件为不肯听话的孩子牺牲、哪怕孩子惹怒自己还是原谅,那种感受她明白。“我不敢用母爱对比耶稣的爱,这完全不对等,但想到那种得不到回报的牺牲,真的感受到耶稣的爱是无价的!”
她想象自己身置黑暗孤独的客西马尼园,“如果可以,求父拿去我的苦杯,我不愿上十字架,如果是我,一定落跑。” 说完,她双眼润湿;但看得更清。

苦路十一站包括:
1. 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祷告
2. 耶稣被出卖
3. 耶稣被公会审问
4. 彼得三次不认主
5. 耶稣被彼拉多审问及判罪
6. 耶稣受侮辱戴刺冠
7. 耶稣背负沉重苦架
8. 耶稣被钉在十字架
9. 耶稣应许天国给右强盗
10. 耶稣气绝在十架上
11. 耶稣被埋葬
十架苦路默想之旅,16/4/2025最后一天开放,欢迎弟兄姐妹/公众人士前往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