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小活力 » 第453期:怎知她愿意呢?         

第453期:怎知她愿意呢?         

文:  新欣老师
图:国星
  年前的某天,要去八打灵开会,未料安邦线轻快铁站因装修而暂时关闭。回程也只得在安邦坊轻快铁站前等巴士。当时已是下班时间,正下着滂沱大雨,巴士站挤满乘客。四目观望,大部分的乘客一身上班族打扮,木无表情,一脸倦容,都赶着回家吃饭休息吧。
  等待的时间似乎特别长,有者低头滑手机,有者则不停朝巴士驶来的方向观望,还有几个人在谈话——巴士啊,巴士,你几时才到啊?我们都等得好累好睏啊……
  此时,我的目光落在看来与我抱着相似心情的马来少女身上,我们会意地彼此笑笑。“Pergi mana?”我们开始搭讪起来。
  “Oh,kita pergi ke tempat yang sama!Baguslah.”真巧,大家都要前往相同的目的地。好不容易,大家引颈长盼的巴士来了,马来少女一上巴士,就很努力地往里边挤,好让我也能挤上去。
 “Oh,kita pergi ke tempat yang sama!Baguslah.”

挣扎要不要问载一程

  “Terima kasih.”,是我挤上这个沙丁鱼巴士时对她说的第一句话。虽是站到门口,门一开都会被压到哦,我仍感谢她。
  下车时,雨仍稀里哗啦,未有变小的迹象。我们只得各自联络。我爸答应马上过来,放下电话, “Keluarga kamu boleh datang tak?”我随口问她。
  “Tidak.”马来少女看来有点沮丧。
  爸爸的车很快就停在我跟前,正要上车,回头看看马来少女,心想:“要问她吗?不用吧,她不要的啦,我们只是偶遇的陌生人,而且……”
  可是随即一个念头冒出来,“不问怎知她愿意呢?反正问一下没吃亏,不问却错过一个帮人机会了。”
 路上,她问我电话号码,我们就彼此交换联络。
  不抱任何希望,我依然问她:“Bapa saya buat renovation,
kereta kotor,mahu tumpang?”
  “Ya,ya.”她的反应令我大感意外,但我很开心。
  我坐前座,她一人在后座。爸爸请她指路,我们要把她送到家门前。
  路上,她问我电话号码,我们就彼此交换联络。虽然至今我们没再联系,但我知道这是她表达善意的一种方式。
  雨中载人一程是件小事,在治安不景的今天,对她也可能有点冒险,但盼望那天的小动作能鼓舞一些人,我们当老师的不是常提醒学生:各族间仍然有爱,诚信之人依然有之吗?
X          X          X
  一两个礼拜后,我又要去灵市参加活动。我一坐上轻快铁就拿出书本,预算有大约20分钟的阅读时间才到Masjib Jamek转车。到了Chan Sow Lin,我突然发觉此次下车的人比往常多很多,而且停很久。
  我正纳闷,突想起那马来少女说过:“有一段时期,从安邦搭轻快铁去Masjid Jamek要先在Chan Sow Lin换车,非常麻烦。”
  赶紧向身旁的乘客确认,果真如此!感恩那马来少女曾跟我提过,我才不至误站,无故走多冤枉路。
  怎知她愿意呢?怎知那资讯对我有用呢?两句不经意的话,竟祝福了来自不同种族的陌生人。

哎呀艇长有话

开诚相见
  “诚意”这个词出自《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对事对人要发自内心的真实,不欺人,不自欺,这有助我们的心“摆正”。
  这故事来得很合时,两个不同种族的女孩子,在风雨中终于打破藩篱,过程中也有迟疑,但最后是皆大欢喜。马来少女顺利回到家,华族老师也印证了她平时在课堂所教导的“各族间仍有爱,诚信之人依然有”。   而这善举又给她带来了“花红”,马来少女之前不经意的“搭车资讯”,帮助了这老师“不至于误点,无故多走冤枉路”!
  一个家庭、社会,或国家,猜疑都是大忌。这样的气氛或文化是会燎原的,有时起火点看来小,若有“煽风”者,便难收拾。但我们小市民是能做些事情的,就像这故事里的那样。 开诚相见,是美好的事,接触时——诚恳对待,实际行动时——再表示诚意。 “心动要行动”且要“诚心所悦”,欢欢喜喜,带着盼望去做。
  今天,在菜市场跟友族买东西的时候,就顺便问问他们,这种香料怎么用?你们的香蕉为什么种得这样好吃?
分享: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