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池金代牧师(砂拉越卫理公会华人年议会会长)
采访、整理:又青
80年代末,砂拉越卫理公会华人年议会(下简称:砂年议会)首次派遣宣教士到澳洲,向华人群体宣教。1997年,在“反对”与“赞成” 声浪交叠中,他们派出一位传道到柬埔寨跨文化宣教。此后,年年派遣,宣教士渐多。
池金代牧师说:“圣经从《创世记》到《启示录》都有教导‘海外宣教’——生养众多遍满全地,福气充满地上;新约也记载耶稣吩咐要使万民做主门徒,升天前又说要为祂作见证直到地极;《启示录》提到各方各族的人都要来站在宝座前……这就说明海外宣教是上帝的心意——福音,就是拯救人!是上帝要我们传递给万国万邦的信息。”
但是,派遣海外宣教士与否,大家一直争论不休——“本地传道人不足,为何还派出去?”本地很多牧者也关心国内“未得之民”,像客家人、原住民。如何调和?世界各地都有呼声……
宣教 + 布道——海内外宣教并行
砂年议会折衷地把“宣教与布道”一分为二,宣教部负责海外宣教,布道部负责砂州内宣教,并行发展。池牧师也解释,当本地信徒达到一定数目,也听过多次福音,就不算是“未得之民”了。他说:“如果你向本地人传福音两次,但海外的人一次也没听见,这是‘不公平’的。”
池金代牧师到过许多海内外宣教工场,听到强烈呼声。他引用约翰·卫斯理所说“我看全世界是我的牧区”,因此,海内外宣教势在必行。他说:“‘牧养’是本地宣教,‘宣教’是海外牧养,两者息息相关。”
自从分开宣教与布道部,把本地宣教事工归给布道部负责后,两部都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2020年,砂年议会以派遣100名长期宣教士为目标。为此,他们多次开办短宣学校、宣教营会、神学院开办宣教科、设立宣教主日及宣教月、培灵会、研讨会、宣教课程、在《卫理报》宣传等等。
砂年议会的宣教士分为:长期(4年一期)与短期(1至3年),两者加起来近170位。20多年来,他们已派出68位海外长期宣教士,遍布11个国家:柬埔寨、缅甸、加里曼丹、南非、英国、日本、尼泊尔、泰国等等。其中,一些对基督教封闭的国家并未列明。他们的事工范围包括:翻译圣经、开荒植堂、牧养、扶贫、栽培训练、下乡布道等。待当地教会茁壮成长,他们就离开。至于本地宣教工作,目前砂拉越客家人只有20%信主;原住民长屋也有很多没去过 ,或曾经到访却没人持续关心。我们一直都在探讨如何有效做这些福音工作。”
“宣教”是活着唯一目标
他说:“‘宣教’是基督徒在地上活着唯一目标,其他活动如:崇拜、基督教教育、团契、社会关怀……等等,都应朝着宣教方向,使人对福音有渴慕之心,归向主。”这20多年,上帝赐给他们的海外宣教士和本地传道人都倍增复倍增——除了海外宣教士从一人增加到近七十位,本地传道人也从六七十人增加到将近二百人。池牧师体悟“施比受更为有福——不仅在钱财上,也在‘人才’方面”,因此,只要凭信心派遣宣教士出去,上帝就会把人加给我们。
这些宣教士都受过神学装备,也明白为福音可能付上的代价:离乡背井、孤单,甚至死亡。 “当你愿意听从主呼召而‘去’,就预备要付上任何代价,正如潘霍华说,主耶稣呼召我们作门徒,就是要我们去死。” 池牧师提醒,这心志不仅是宣教士、传道人所应有,而是所有信徒都必须背负的“门徒代价”——主耶稣如何为我们牺牲,我们也要如此。这就是他们所以不畏代价,远赴他乡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