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吴永伟传道(野新福音堂)
采访、整理:又青
那少年孩子现住在他们家,饮食照料、学业功课,吴永伟传道夫妇暂时照应着。
“她的妈妈在专注抗癌,无暇分心照顾孩子;孩子正预备上中六,也有许多事情要处理;父亲呢,从职场感染群确诊了,还在自我隔离。”吴传道说。
那是约莫一个月前,这名野新福音堂会友得知公司有人确诊,他属于密切接触者(Close contact),必须自我隔离。但家有妻小,加上太太体弱,回家的话,令人担心。他们致电告诉永伟传道,教会立即安排,让他入住一间空置房屋。隔离第14天,回家前再检测,结果却转阳性,证实确诊。
“很感恩,若在家隔离,就有极大可能传染给家人。这是我们教会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但也预备了心,这小小的地方,或许不如其他州属严重,但病毒确实越来越靠近我们了!”
隔离期间,教会弟兄姐妹轮流打电话慰问,跟进病况,有时只是聊聊天,给他解解闷;在家的妻子,他们也不时送食物过去,鼓励她,为她打气。疫情期间需要关心的不只是确诊者,他们的家人也需要支援和安抚。目前职场感染群严重,外出工作的又多是父亲或丈夫,一旦确诊,家里仿如失去支柱。像这案例,一家三口被迫暂时分开,因此“如何让一家人连在一起?”也成了教会努力思索的事。他们想出一个办法,孩子亲手包了饺子,然后教会协助拿给母亲——虽无法见面,却能尝到爱的味道。
教堂空置课室打造隔离屋
永伟传道也说,接待这名父亲,一开始没多想,直到确诊,大家一时不知所措。这名父亲属于轻症患者,只需再隔离14天。他们开始讨论,要怎么帮助他?去送餐需穿戴PPE吗?又应该如何消毒?后来,接洽了7979全人关怀团队,由他们提供系列指南和建议,包括如何分配人手、隔离后消毒方式、需有的防范意识等等,犹如吃下定心丸——原来,送餐不必PPE,而设立隔离屋需有的条件、该买的防疫配备……越来越清楚怎么做。
于是,教会核心成员经讨论,决定把目前野新福音堂空置的两间课室打造成隔离屋,教堂范围里也有两间独立浴室,可以让两名隔离者使用。
“现在,只等基本防疫配备和器材都购买了,就能正式运作。当然,我们只不过是设立小小的隔离屋,并非容纳多人的隔离中心。因此,我们不会大肆宣传,免得应付不来。隔离屋会接纳附近有需要的人,视情况而定。”
主动寻找服事机会:我们能做些什么?
截自8月25日,马六甲总确诊案例达45,737宗,野新占7,884宗。由于缺乏医疗器材,比较严重的冠病患者必须送到马六甲中央医院,或直接送到吉隆坡医院。因此,设立社区隔离屋,不仅帮助一个隔离者,更能有效阻断感染链,间接帮助整个家庭、社区。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后,教堂一直关闭,野新福音堂弟兄姐妹却在祷告中时时寻问神,教会在这时能做些什么?因此,他们主动协助一些机构派送食物;后来听说白旗运动,又自发开车绕社区,看看有什么人需要。
吴永伟传道:“大家一听见设立隔离屋,反应都很正面。之前南马教会筹款购买制氧机,弟兄姐妹也积极回应。本来我们的目标是奉献一台制氧机,结果却筹到了五台的奉献款项。”
野新福音堂历史悠久,社区居民都不陌生,也习惯了有事情就向教会求助。许多人知道野新福音堂有长者事工,因此当家里有病人或长者,需要辅助器材如轮椅、流动便椅、拐杖等,都会向教会借;少年叛逆、需要补习,父母们也会找教会;甚至夫妻辅导、婚姻关系,吴永伟传道夫妇也处理了很多。
盐不可失“味”,那是人情味
这次疫情,教会许多事工受影响,补习事工、赞美操、儿童事工等都必须暂停。他们改为线上关怀、电话关心有需要的人,也带来一些成果。
“小地方就是这样,福音的种子,一颗颗撒下,也一个个收割。事工既然能够开始,也能够暂停,有时看来是绝境关了门,但上帝还是为我们开另一扇窗——问题是,我们有看见吗?”
基督徒常说,教会要发挥光与盐的作用,而盐不能失去味道。吴永伟传道说,这味道最简单的应用就是“人情味“,小地方需要人情味。在吉隆坡大学毕业后,他就回到野新,牧会至今二十多年,而他发现,这“人情味”就是他需要学习的。“传道”并不是单单处理教会的工作,而是在生活层面,大小事上都要尽力协助人。”
《圣经》说,光点着了不是在斗底下,而是要在人前照亮,发挥影响力,为主做好见证。这也是为何他经常鼓励弟兄姐妹:“ ‘聚会’,就是为了散会,进到人群中服事。” 疫情期间,更需要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