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福音版 » 文桥绘本冲出海外 ——《绑“焦瓦”的学童》入选“2022年国际儿童读物联盟翻译组”(27.02.2022)

文桥绘本冲出海外 ——《绑“焦瓦”的学童》入选“2022年国际儿童读物联盟翻译组”(27.02.2022)

报道:又青
由本地出版社“文桥传播中心”出版的《绑“焦瓦”的学童》绘本,冲出海外,代表马来西亚入选2022年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翻译组。
文桥传播中心出版本土儿童图书、绘本超过15年,多年来发掘并栽培本地作者与画家,出版近50本童书。文桥也提倡“生命教育”,2006年起到各地华小导读绘本,2020年起办线上故事屋。除了绘本,文桥也出版其他类型丛书,总共300多种。此次由画家阿米(梁玉美)呈交作品参赛,收获甚丰。

90本参赛作品脱颖而出

2 入选“2021年特选本土优质童书荣誉名单” 的有30本绘本
2021年11月17日,马来西亚儿童读物联盟(MBBY)公布2021年特选本土优质童书荣誉名单,参赛的一共有90本图书,30本脱颖而出。其中,包括槟城大山脚的画家阿米(梁玉美)三部作品:《绑“焦瓦”的学童》(绘图)、《我属于森林》(作者与绘图)以及《一个海马的故事》(绘图)。
此外,《绑“焦瓦”的学童》更成功突围,代表马来西亚入选2022年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翻译组。另两组则由 “Tuty the Turtle”(Nor Azhar Ishak绘著)及Gemilangnya Putrajaya!,分别代表插图组及写作组。当日,MBBY颁发证书给相关单位及人士,包括文桥传播中心出版社、杨佩珊作者、阿米作者及画家(2张),以及廖翠萍译者。
阿米曾任国际学校中小学校美术老师多年,向来关注保育与民族文化课题。90年代开始,她在《儿童乐园》客串插画,2006年开始画儿童绘本插画,至今一共12本,其中10本由 “文桥传播中心”出版。阿米曾获国际马来西亚区菲力浦莫里斯艺术奖安慰奖;插图也在《星洲日报》亲子共读版《小活力》、《星星周刊》和《星星学堂》刊登、她的作品多次参展,今年3月5日将举办第二场个人作品展。

《绑“焦瓦”的学童》入选“2022年国际儿童读物联盟翻译组”

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nternational Board on Books for Young People, IBBY)是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咨商关系的国际非政府组织,总部在瑞士巴塞尔,共有81个国家分会,马来西亚是其中之一(Malaysia Board on Books for Young People, MBBY)。
马来西亚儿童读物联盟旨在推广儿少优秀文学作品,并透过IBBY引入国外优秀儿少文学作品,借此搭建国内外关系桥梁。与此同时,第三十八届IBBY世界大会也将在2022年9月5日至8日在马来西亚布城隆重举行。大会主题“故事的力量”,旨在弥合国别、文化和教育体系带来的差异,找到儿童文学作品的共通点。届时,也将会公布2022年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入选作品。
入选“2021年特选本土优质童书荣誉名单”以及入选2022年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翻译组的部分绘本简介:

《绑“焦瓦”的学童》

一、《绑“焦瓦”的学童》

★ 入选2022年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翻译组
★ 入选“2021年特选本土优质童书荣誉名单
作者:杨佩珊
绘图:阿米(梁玉美)
翻译:廖翠萍
校阅:杨佩珊、杨才杰
编辑:李可欣
美术编辑:彭绍远
出版社:文桥传播中心
《绑“焦瓦”的学童》是文桥2019年出版的第二本中巫双语绘本,叙述1950年代北砂拉越巴里奥小学孩童的真实故事,作者杨佩珊是东马美里人,是一名老师,她曾经教过26个族群的原住民,了解他们长途跋涉,从森林里的家园徒步到学校,6年的小学生涯,每人的行程可达10万公里,不论学成与否,那已是一个不简单的任务。
阿米特意飞到巴里奥(Bario),入住长屋,赴一场森林浴,体验加拉必小朋友在丛林疾速徒步的滋味。
英殖民统治时代,长屋居民不多,寄宿小学就建在好几座长屋当中。当时没公路也没车,上学的孩童走在热带雨林的羊肠小径上,身上没有衣服,唯一的布料,就是俗称“焦瓦”的遮羞布(丁字形活动裤子)。年纪大的,还得背着煮饭用的家伙——铁锅和铲子,人人身上都佩有一把刀,好在丛林解决一餐。当他们经过长屋,除了可以借宿一晚,长屋居民还会把饭摆开,邀请孩童们一起吃。
这是一本拥有浓厚本土文化风貌的绘本,对当地原住民而言犹如白开水一样普通的日常事迹,成了许多读者眼里新奇又独特的故事。

二、《我属于森林》

★ 入选“2021年特选本土优质童书荣誉名单
作者:阿米(梁玉美)
绘图:阿米(梁玉美)
翻译:阿米(梁玉美)
校阅:杨才杰
编辑:黎美容
美术编辑:彭绍远
出版社:文桥传播中心
《我属于森林》是文桥2019年出版的中英双语绘本,叙述濒临绝种的马来熊故事。这本书也获得沙巴山打根西必洛婆罗洲马来熊保育中心(Bornean Sun Bear Conservation Centre,BSBCC)赞助出版。
阿米拜访马来熊保育中心,用了四天收集资料,观察马来熊在中心森林的“重新学习,回归森林“活动。马来熊因森林破坏、猎捕(盗猎)以及市场对熊肉、熊掌、熊胆等野味传统的高需求,渐渐减少;也有人甚至违规,把熊宝宝当宠物饲养。
《我属于森林》旨在唤醒公众的保育意识,尽所能保护现存的森林,因为完好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无论对野生动物,或人类都带来直接影响。

三、《一个海马的故事》

作者:林志威博士
绘图:阿米(梁玉美)
《一个海马的故事》是中英双语绘本,海马是全世界唯一雄性繁育后代的脊椎动物,作为鱼类的一种,海马既不是卵生也不是胎生,而是非常特殊的雄性卵胎生繁殖。海马广泛遍布世界海洋,也包括了马来西亚的海洋。
此书由海马研究专家林志威博士著,阿米绘图,故事介绍了海马的特点及生活方式,包括其特有的“爱情之舞”、变色机制、速度极慢的游姿等等。此外,绘本也刻画马来西亚海马的困境,它们的家园,如海草床和珊瑚礁,由于日益增加的沿海活动和污染而被破坏。作者在某次填土事件中,抢救了差点葬送生命的海马。
期盼大家尽所能,保护这奇妙的海洋生物,一同守护我国重要的资产。
《绑“焦瓦”的学童》译者廖翠萍说,《绑》入选就像一个“神迹”,她向上帝感恩,也感谢作者佩珊和画家阿米。翠萍虽然没有受过专业的翻译训练,但她从小喜爱阅读,包括国语书籍,奠定了坚实的语言基础。《绑》的故事叫她难过,她认为人人都应该获得教育,提升生活素质,甚至改变未来,但这对许多马来西亚同胞,还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她希望《绑》能唤醒大家,关注此事。
阿米近期创作的绘本
文桥传播中心出版的绘本首次获选MBBY荣誉名单及IBBY翻译组,这对文桥的本土创作乃极大肯定、前进的动力。在此也恭贺文桥作者、画家、译者——杨佩珊、阿米、廖翠萍,期待他们创作更多好作品,透过图文,向年轻一代传承优良价值观,丰富儿少的阅读世界。
分享: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