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近期文章 » 刊物 » 先读为快 » 【专辑】不想住在金鱼缸——师母的处境与突破(01.03.2025)

【专辑】不想住在金鱼缸——师母的处境与突破(01.03.2025)

文:锦燕
《飞跃金鱼缸》(原著:I’m More Than the Pastor’s Wife: Authentic Living in a Fishbowl World2006)的作者是一位师母,她把师母的处境形容为“金鱼缸内的生活”。那是真实地,360度无死角地展现在众人眼前;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审视,并要求你活出他们希望的样子……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因为“鱼的记忆只有7秒”只是一个美丽而不实的传言;况且,师母并不是鱼,而是心理复杂、情感丰富的人呀!

为此课题,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问卷调查,共有88位肢体回应,74位是女性,当中21位是师母。由于基本数据有限,以下分析结果只供参考。
1. 你觉得师母应该具备以下哪些特质?(可多选)
a) 有事奉心志与恩赐(65.9%)
b) 有爱心(76.1%)——当中有10位以此为唯一选项。50-100人的中小型教会最重视此项特质。
c) 社交能力强(40.9%)
d) 形象大方得体(35.2%)
e) 其它:重生得救,三观合圣经、忠心的信徒等等。
整体中,四项全选的只有22.7%,有一位会友则只要求师母“重生得救”足矣。
在师母的回应中,全选者占62%,有者还另加:说话合宜、懂得辅导、有传福音使命感、热心接待等项。
2. 以下三项,师母应以何者为先?
a) 照顾家庭,免牧者后顾之忧(47.7%)各年龄层皆以此为最高选项,尤其60岁以上之年长者
b) 成为牧者在教会事工上的得力同工,补丈夫的短板与不足(19.3%)
c) 看自己为独立的个体,按自己的恩赐与才干事奉,或继续在原有的专业上发展(32.9%)。
巴色会回应者中选c的有45.4%,高于选项a的41%
3. 你认为师母应该参与教会的决策吗?
a) 应该(29.5%)     b) 不应该(69.3%)     c) 不回应(1人)
4. 你能接受师母有自己的事业,在教会只是一位“姐妹/信徒”的身份吗?
a) 能(89.7%)     b) 不能(10.2%)
巴色会回应者的接受度最高,22位中仅1位不能接受。
5. 若教会能力许可,你赞成一位受过神学训练的师母,与牧师一样全职受薪服事吗?
a) 赞成(85.2%) b) 不赞成(13.6%)     c) 不回应(1人)
卫理公会回应者的接受度最高,90%赞成
6. 是否接受牧师与伴侣,在不同的教会各自服事?
a) 接受(47.7%)          b) 不接受(51.1%)        c) 不回应  (1人)
巴色会回应者当中有68.2%接受,比率最高。
7. 你对所属教会的师母是否满意?
a) 很满意(17%) b) 满意(46.6%)     c) 还可以(28.4%) d) 不满意(6.8%)  e) 不回应(1人)
巴色会的回应者满意度为最高,回答满意、很满意者共72.7%
8. 你是否会拿现任的师母与曾经的师母或其它教会的师母做比较?
a) 是(26.1%)     b) 否(73.9%)
9. 有没有听过会友在背后议论师母的是非?
a) 有(84.1%)     b) 没有(15.9%)
牧师家庭向来都比一般家庭面对更多要求与压力,而根据这项对师母的问卷回应,多数选项都以巴色会回应者的态度最为开放、自由与宽松。而从年龄层来看,皆是年轻一代的态度更为开放与尊重,相信随着时代变迁,师母面对的压力也会相对减轻。
回应者中有21位师母,她们的回应与其他回应者的对比如下:

问题

师母

其他

回应者

1. 师母应该具备的特质——最高选项:有爱心

81%

73.1%

2. a) 师母的优先次序:照顾家庭,免牧者后顾之忧

    b) 成为牧者在教会事工上的得力同工,补丈夫的短板与不足。
   
    c) 看自己为独立的个体,按自己的恩赐与才干事奉,或继续在原有的专业上发展。

57%

19.4%

19%

44.8%

24%

35.8%

3. 师母不应该参与教会的决策

66.6%

70.1%

4. 能接受师母有自己的事业,在教会只是一位“姐妹/信徒”的身份

85.7%

91%

5. 若教会能力许可,赞成受过神学训练的师母全职受薪服事

81%

88%

6. 接受牧师与伴侣,在不同的教会各自服事

23.8%

56.7%

7. 对所属教会的师母基本满意(包括师母的自我审视)

52.4%

67.1%

8. 会拿现任的师母与曾经的师母或其它教会的师母做比较

19%

28.3%

9. 有听过会友在背后议论师母的是非

76.2%

80.6%

有人问:“我们不要求老师太太出现在课室,不要求外科医生太太在手术室帮忙,不要求律师太太在法庭当助手……为何要求牧者太太多方参与教会事工?”
诚然,教会是个特殊的信仰群体、服事群体——鼓励人人参与服事。对一般执事太太、信徒妻子、单身姐妹也是如此要求。那么,对“牧师太太”的要求应该比一般姐妹更高吗?
问卷列出成为师母的三种情况,21位师母中,三者平均各占1/3:
1. 本身就有献身事奉的心志,也受神学装备,甘心成为师母(7位)
2. 本身没受神学装备,但婚前已知对象是全职事奉者,甘心成为师母(7位)
3. 婚后丈夫才蒙召献身事奉,成为师母(7位)
她们有超过半数参与儿少事工,也有超过半数参与多过一项事工。受过神学训练的则有参与讲台、布道、教导之类。没参与及没填写教会事工的有4位。简单衡量,师母的参与度高于一般姐妹;在多数选项上,师母的自我要求与限制,也高于一般会友。

师母的情绪

🔶 有一次,我站在大堂门口招呼问候弟兄姐妹时,想起曾有位姊妹对我说,师母应该坐在最前排默祷,默默支持牧师。我的心跳忽然加剧,希望她今天不会出现。
🔶 牧师真正的妻子是教会,我们的婚姻有名无实……
🔶 当上师母,感觉像穿了别人的鞋子,并不合穿。这双鞋很可能是前任师母留下来的……
🔶 我的丈夫常常辅导人,一两个小时的协谈,全神贯注,全情投入……每次听到教会会友,特别是姊妹在我面前称赞他所给予的帮助,我就心酸。
以上是一些师母的心声。问卷中有一 部分问题只开放给师母回应,结果如下:

问题

经常

偶尔

不曾

1. 是否感受不为人知的孤独?

2

17

2

2. 是否感觉丈夫在教会的事奉太多、太忙,家人却被冷落?

8

12

1

3. 看到或听到丈夫对会友(特别是姐妹)关怀备至,感觉不平衡或酸溜溜?

1

11

8

4. 是否感觉教会对“师母”的要求与期望太高,很有压力?

2

16

3

5. 是否因各个会友的看法与要求不一致而左右为难,顺得哥情失嫂意?

3

13

5

6. 有无后悔嫁给牧者,成为师母?

0

4

17

7. 是否被看为是“买一送一的附属品”而感到委屈?

4

6

11

8. 是否被投诉在教会的参与不够投入?

0

7

13

9. 除了额外的压力,是否也感受与众不同的恩典?

17

3

1

大多数师母都或多或少经历过1-5项的负面情绪,只有少数不受困扰。当然,一般姐妹也可能面对类似的情境,只是不那么普遍和严重。感恩的是,在6-9项 的回应则大多是正面积极的,深信这是来自神的恩典、安慰与扶持。而仍在挣扎困扰中的,更是需要大家的积极代祷。

师母的典范?

《圣经》记载的百基拉并没有“师母”头衔,但她与丈夫的同心、同工配搭,给予信徒非常美好的印象,无形中成为一些人心目中的“师母”典范。然而,他们到底是常态还是特例?除了他们,谁知道其他门徒或使徒,如:佊得、约翰、雅各、马太、路加等等的妻子如何?她们参与丈夫的事工到什么程度?
我们为百基拉感恩,也为历代教会中以她为榜样,为丈夫、为教会全心奉献的师母们感恩。她们很棒!但要求所有“嫁给牧师”的姐妹都一样,却非《圣经》的原则。毕竟“师母”并非一个职份或职位,对某些人来说,甚至不是一个呼召。如一位姐妹分享的:“师母只是一个称呼,只要她是一个忠心的信徒,和牧师有良好的关系,我觉得就很好了……”另一位则说:“师母只是因为爱这个男人而嫁给他,不是嫁给‘师母’这个身份。”
每一个神的儿女都有独特的恩赐 、负担、才干、个性与历练 ,都要清楚认识神给自己的特质,忠心完成神的托付;师母也不例外。信徒也应该尊重神给每一位师母不同的特质,让她自由发挥神所赋予她的,而不是要求她做“没人要做”的事工,或是重演前任师母的角色。
《圣经》说,多给谁就向谁多要;有恩赐的、有献身事奉心志的师母,即使不受薪,也心甘情愿在事工上更多参与,会友当珍惜与敬重;但若她们有了孩子,把重心转向家庭而减少参与事工也理所当然;因为照顾家庭虽然不是“事工”,却是非常重要的“事奉”!

师母的支援与装备

许多师母在婚前,未曾“受装备”做师母,在磕磕绊绊做师母的历程中,实在需要有可以彼此认同、互相扶持的同伴。但问卷结果显示,至少50%的师母并没有可以畅谈隐私,分享代祷的密友。这可能是受身份特殊与敏感所限。因此,较能彼此认同与理解的师母群体,有定期的团契或退修会,当能成为一个彼此支援、成长的团体。
台湾的灵粮神学院有特设的“师母证书班”与“师母学”成长团体。以装备已经当师母者及所有全修生的妻子。因为师母的属灵眼界、生命深度,直接影响丈夫的事奉。

据悉,马来西亚的“卫理领导学校”亦将开办“师母培训课程”,将会是师母们得装备与援助的资源,敬请期待!

分享:

One Response

  • 我认为会友对师母有较高的期待,这是合乎情理的。正如我们对于“牧师”有一定的期待,高于平信徒的要求是正常的,不然,怎么配得上“牧师”这职份?
    师母虽然不是一个“职份”,但却是一个身份!身为教会重要领袖的配偶,这身份对于会友不论直接或间接产生影响,决不能等闲视之。

    任何一位姐妹在决定跟牧师的男人结婚前必须对这身份所连带的责任与影响有深刻认识。丈夫的生命与教会密不可分,与牧师二人成为一体的妻子难道可以完全置身事外吗?人生没有共同的方向,牧师走这一条路会走得更加艰难!

    牧师和师母,二人成为一体,那怎么可以三观不一致?三观,尤其是价值观方面,一方很看重教会事奉,一方轻看教会事奉,甚至觉得参与教会活动浪费金钱与时间,这不是恩赐、个性、事奉岗位的不同,而是价值观根本出了问题!

    师母是基督徒,却喜爱听流行歌过于教会诗歌,言谈间还信八字五行、世俗成功学的“吸引力法则”,这不是师母本事职业的问题,而是信仰思想价值的问题!

    再来,如果师母要的只是一个爱她、她爱的男人,而不是看重牧师生命的特质与特殊使命,不愿意付代价与他同行,那何必要嫁给牧师?

    嫁给普通信徒就可以啊!嫁给牧师,既然是自己的选择,那伴随来的压力与高期待,是套餐!很多姐妹,既要、又要、这个、那个不要,人生哪有这样完美的?!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